[发明专利]悬挂式管道带压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7979.6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5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孙首群;曲伟亭;郑毛毛;夏令儒;周冰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168 | 分类号: | F16L55/168;F16L5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 管道 密封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挂式管道带压密封装置,用于将捆扎带绑在管道的泄漏口上对该泄漏口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机构,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圆环轨道单元,每个圆环轨道单元均由两个半圆环轨道构成;以及带卷盒,设置在两个圆环轨道单元之间,其中,半圆环轨道的外圆周上远离带卷盒的一侧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滑动轨道,带卷盒的两个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沿着滑动轨道滚动的轨道轮,半圆环轨道的外圆周上靠近带卷盒的一侧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齿圈,轨道轮上安装有与对应的齿圈啮合的齿轮,齿圈内侧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滑动槽,带卷盒外侧面具有嵌合在该滑动槽内的滚轮,带卷盒上设置有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带卷盒在轨道机构上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维护领域,涉及一种悬挂式管道带压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管道带压密封技术中,爆炸捆扎技术的优点极为突出。该技术利用堵漏材料的固持和密封特性来完成对泄漏口的密封,达到止漏目的,完成后的密封结构一般由密封件及固持件组成。密封件主要为包裹在管道泄漏段的环状裹层主要起密封作用;固持件位于密封件的两侧的把起密封作用的密封件牢牢固定在泄漏口处,以堵塞管道的泄漏。
目前该技术主要为人力包扎捆扎作业,作业时:(1)先清理漏点周围污垢;(2)将堵漏带胶皮剪切成和漏点大小相当的一块按压在泄漏口上,然后用带压止漏带用力一圈圈缠绕,直到不漏为止;(3)将胶带缠绕到管道上3、5分钟后即会固化如钢铁一样坚固;(4)在固化后胶带的两端用卡带捆扎成锁箍,然后在胶带两头涂抹固化剂;(5)为了加强保护措施及美观度,在管道堵漏部位用玻铝补漏带缠绕一层后完成施工。
但是,从以上可以看出,人力包扎捆扎作业也具有以下不能克服的缺点:(1)从两个方面导致了具有堵漏的适用压力范围较窄的缺点:(A)对抗带压泄露点的压力受人力上限所限制;(B)使用的密封材料选材同样为人力上限所限制,目前主要为堵漏带胶皮,在包扎捆扎带压堵漏技术中一般采用黑胶带和橡胶皮来进行密封,通过铝片(或铜片)和铁丝固持,由于橡胶皮材质丁苯胶SBR具有易老化、耐腐性差、机械强度弱的特性,加上铁丝固持所造成的挤压力,很容易使其弹性减弱或断裂,从而达不到密封效果;(2)从三个方面导致了人工作业缺点:(A)要满足作业人员手臂环绕管道,需人员贴近泄露点,因而生产安全性较低;(B)要满足作业人员手臂环绕管道,因而管径适用范围较小,一般不大于100mm;(C)作业人员不但要在泄露点找到足够施力的立足点,还要保证人体姿势足够作业,对于作业地点有一定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挂式管道带压密封装置,用于将捆扎带绑在管道的泄漏口上对该泄漏口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机构,围绕在管道外部,该轨道机构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圆环轨道单元,每个圆环轨道单元均由两个半圆环轨道构成;以及带卷盒,内部容纳有捆扎带,设置在两个圆环轨道单元之间,其中,半圆环轨道的外圆周上远离带卷盒的一侧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滑动轨道,带卷盒的两个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沿着滑动轨道滚动的轨道轮,半圆环轨道的外圆周上靠近带卷盒的一侧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齿圈,该齿圈的高度低于滑动轨道,轨道轮上同轴地安装有与对应的齿圈啮合的齿轮,齿圈内侧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滑动槽,带卷盒外侧面具有嵌合在该滑动槽内的滚轮,带卷盒上设置有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带卷盒在轨道机构上运动。
本发明提供的悬挂式管道带压密封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滑动轨道的圆周两端分别设置有伸向齿圈一侧的第一连接板,该第一连接板呈Z字形,具有一个水平部和两个分别与该水平部两端连接的竖直部,一个竖直部连接在滑动轨道上,另一个竖直部上设置有单元连接孔,用于在悬挂式管道带压密封装置环绕安装在管道外部时通过螺栓来连接两个圆环轨道单元。
本发明提供的悬挂式管道带压密封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连接板的水平部上设置有一个凸台,该凸台上设置有平行于半圆环轨道面的轨道连接孔,用于通过螺栓来连接同一个圆环轨道单元里的两个半圆环轨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79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带阻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下管网探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