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桐组培苗瓶内生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7542.2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唐春艳;陈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春艳;陈素云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5114 | 代理人: | 兰如康 |
地址: | 541302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桐 组培苗瓶内 生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桐无性繁殖技术,涉及一种油桐组培苗瓶内生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大戟科油桐属,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枝条粗壮,叶卵圆形,花雌雄同株,花萼外面密被棕褐色微柔毛;花瓣白色,有淡红色脉纹,倒卵形,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状,种皮木质。花果期3-9月。分布于中国的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油桐与油茶、核桃、乌桕并称中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桐生于1000米以上的地区,喜温暖 ,忌严寒 。冬季气温落差18℃有利于油桐生长发育 ,但长期处在-10℃以下会引起冻害。适生于缓坡及向阳谷地,盆地及河床两岸台地。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至微酸性沙质壤土最适油桐生长。
油桐栽培方式有桐农间作、营造纯林、零星种植和林桐间作等。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性繁殖技术,选择油桐优良家系或者无性系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繁殖苗木,既可以满足生产上的数量要求,又可保持母本性状。然而在组培过程中,常常出现生根率低、生根不统一、根系数量少以及根系不粗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油桐组培苗的生根率,根系数量以及根系萌发整齐度的油桐组培苗瓶内生根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桐组培苗瓶内生根的方法,选取增殖继代油桐小苗,先进行预生根培养,然后再进行生根培养,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获得带根组培苗,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取材:选取经常规组培中壮芽培养35~40d的油桐继代芽,消毒瓶子外表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的无菌空间内,选取继代芽丛中生长健壮、高度1~2cm的单芽,于节下2~3mm处剪切,清除基部叶片和叶柄,备用;
(2)预生根培养:将步骤(1)修剪后的单芽接种于预生根培养基中,在特定的光温环境中进行预生根培养;
(3)生根培养:待步骤(2)中的单芽经过30~35d预生根培养后,将单芽转接入生根培养基,在特定的光温环境中进行生根培养。
以上所述的预生根培养基其原料含量为:1/2改良ER培养基+IBA 1.0~2.0mg/L+维生素C 6g/L++VC 1.0~2.0mg/L +卡拉胶25g/L+琼脂5.0g/L。
以上所述的生根培养基其原料含量为:1/2改良ER培养基+IAA 1.0~2.0mg/L+ABT1#0.5~2.0 mg/L+蔗糖25g/L+琼脂5.0g/L。
以上所述的改良ER培养基的配方为:NH4NO3 1150mg/L + KNO3 980mg/L + CaCl2.2H2O 440mg/L + MgSO4..7H2O 370mg/L + KH2PO4 440mg/L + H3BO3 0.63mg/L + MnSO4..4H2O 20.9mg/L + ZnSO4.4H2O 7.56H2Omg/L + Na2MoO4.H2O 0.025mg/L + CuSO4..5H2O 0.0025mg/L + CoCl2.6H2O 0.0025mg/L + FeSO4 27.8mg/L + NaEDTA 37.3mg/L + 肌醇 50mg/L + 烟酸 0.5mg/L + 盐酸吡哆醇 0.5mg/L + 甘氨酸 2mg/L。
以上步骤(2)和步骤(3)所述的光温环境为:温度20±1℃,湿度55~70%,光照强度2000~2500lux,光照15~16h/d。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1/2改良ER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同时重点调整了与油桐生根的相关的微量元素和有机成分,使得培养基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易促使油桐继代芽生根,效果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春艳;陈素云,未经唐春艳;陈素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7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