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拱形码头护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7390.6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6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袁培银;赵宇;刘俊良;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5 | 代理人: | 宋方园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拱形 码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拱形码头护舷,包括均固定在码头壁上的磁铁、一对遮挡板和护舷本体,两个遮挡板之间安装有弧形滑道,磁铁位于弧形滑道的中部,所述护舷本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金属块,金属块为弧形,金属块沿弧形滑道滑动,护舷本体通过弹簧与磁铁连接,在码头壁上安装有一对护舷托架,护舷托架通过护舷绳索与护舷本体连接。本发明的一种拱形码头护舷,实现多重吸能,同时利用磁铁对特定金属的吸附作用,使拱形护舷产生形状上的改变,突破传统拱形护舷的受压形变程度的限制,大大提升了护舷的吸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拱形码头护舷,属于一种护舷装置。
背景技术
码头护舷是一种安装在码头上的弹性缓冲装置,主要用以减缓船舶靠岸或系泊过程中对码头的冲击力,防止或消除船舶、码头受损坏,目前常见的拱形护舷结构相对简单且两侧拱脚固定于码头上,虽然通过设计成超级拱形以及采用能量转换等方式提高其吸能能力,但当遇到较大船体冲击作用时,由于形状的固定,形变程度有限,形变吸能有所不足,且对码头冲击力较大,因此需要突破拱形护舷形变上的限制,增强吸能缓冲能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拱形码头护舷,实现多重吸能,同时利用磁铁对特定金属的吸附作用,使拱形护舷产生形状上的改变,突破传统拱形护舷的受压形变程度的限制,大大提升了护舷的吸能能力。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拱形码头护舷,包括均固定在码头壁上的磁铁、一对遮挡板和护舷本体,两个遮挡板之间安装有弧形滑道,磁铁位于弧形滑道的中部,所述护舷本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金属块,金属块为弧形,金属块沿弧形滑道滑动,护舷本体通过弹簧与磁铁连接,在码头壁上安装有一对护舷托架,护舷托架通过护舷绳索与护舷本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护舷本体依次包括外表层、由若干橡胶块构成的橡胶吸能层、由EPP材料构成的泡沫塑料吸能层、以及由D30材料构成的智能分子吸能层和内表层。
作为优选,所述护舷本体通过第一过渡板与弹簧的一端连接,码头壁通过第二过渡板与弹簧另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磁铁为电磁铁,在护舷本体的顶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磁铁连接,当控制器接收压力传感器的数值大于初始设定值之后,控制器控制磁铁通电,磁铁工作;当控制器接收压力传感器的数值小于初始设定值之后,控制器控制磁铁断电,磁铁不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码头壁上位于护舷本体两侧安装有安装有气囊组件模块,气囊组件模块上安装有开关,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大于极限设定值,控制器控制开关打开气囊组件模块,气囊组件模块充气。
作为优选,所述气囊组件模块包含上充气囊、隔板和下充气囊,在上充气囊和下充气囊分别存储有不同的化学物质,隔板上设有开口,开口内安装有盖板和底板,在盖板下方安装有上限位板,在底板上安装有下限位板,盖板、上限位板、下限位板和底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在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安装有活动板,活动板将通槽隔断,使得上充气囊和下充气囊的化学物质不能接触,活动板和铁质的拉板连接,在盖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的空腔中安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与开关连接,开关与控制器连接,当开关断开时,电磁铁没有磁力,活动板将通槽隔断,当开关闭合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通过磁力将拉板吸住,从而将活动板拉开,通槽导通,充气囊充气。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船舶护舷装置,当船体靠泊撞击护舷时,弹簧压缩,轻质金属块在两侧挡板限制下沿滑道向码头方向移动;当靠近位于码头壁的磁铁块时,两金属块分别吸附于磁铁块两侧,带动护舷在磁铁作用力下发生形变,整体由拱形变为圆环形。从而能够使护舷在由拱形变为圆环形形状的基础下,受压继续产生较大形变,突破了传统拱形护舷形变程度限制,大大提高了吸能能力;而且当船舶撞击力量过大时,气囊组件模块充气,对船舶进行缓冲,保护护舷不会由于受到的压力过大而损坏,缓冲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73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担架车
- 下一篇:一种基于AIS的江海大桥主动防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