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坯蒸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6790.5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0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龚自明;滕靖;高士伟;叶飞;郑鹏程;王胜鹏;王雪萍;郑琳;刘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29 | 代理人: | 王春娇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坯蒸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制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茶坯蒸制装置,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青砖茶属黑茶种类,以海拔600-1200m高山茶树鲜叶作原料,经高温蒸压而成。青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蒸制是青砖茶制茶工艺中较为关键的工序,主要目的是让发酵后的茶叶在水热作用下进一步发酵,使部分多酚类化合物进一步氧化,使茶叶色泽红褐,汤色橙红,滋味醇和;蒸茶时间按茶叶的老嫩而定,以茶叶变得软绵湿润,能捏成团,松手不散为适度。
现有的茶坯蒸制装置主要为蒸茶炉,其一般是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且工人暴露在高温作业环境,蒸茶时间得不到保证,蒸制效果不好;生产效率低,设备难于清洗,茶坯二次污染不可避免,难以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蒸茶装置存在的蒸制效果不好、产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茶坯蒸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茶坯蒸制装置,包括分汽管道、电控箱、由若干个蒸制单体依次排列而成的蒸制体、与蒸制单体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内置管和若干个电磁阀Ⅰ,此处的若干个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的蒸制单体为由多个蒸制单元上下依次连通构成,此处的多个为二个或二个以上,所述蒸制单元包括内部为空腔的上体和下体、双杆气缸、两个摆轴、两个摆臂和两个随动器,所述上体的底端和下体的顶端相连接,且上体的空腔和下体的空腔相对应连通,所述的双杆气缸安装在蒸制单元上,所述的下体内部空腔上端相对设置有两块托板,且托板与上体底端余有间隙,所述两块托板的一端相对接,两块托板的另一端通过两个轴承分别与两个摆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两个摆轴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摆臂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两个摆臂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随动器相连接,所述的两个随动器分别与双杆气缸的两个活塞伸出端相连接,所述的内置管中设置有通汽孔,所述的分汽管道一端为进汽口,所述的若干个电磁阀Ⅰ设置在分汽管道上,电磁阀Ⅰ一个端口与分汽管道相连通,电磁阀Ⅰ另一个端口与相对应的内置管一端相连通,所述的内置管另一端与蒸制单元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的电磁阀Ⅰ与电控箱相连接,所述双杆气缸分别与电控箱内部的电磁阀Ⅱ通过气管相连接。
所述的内置管套置在加热外体中,所述的加热外体中设置有加热棒,所述的加热外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仪相连接。
所述的蒸制体上端设置有集气罩。
所述的蒸制体下端设置有基座,所述的内置管设置在基座上。
所述的间隙为(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清洁卫生,设备小巧,效率高。
2、上端投料,下端出料,蒸制过程可控性好,蒸制效果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轴测图。
图3是本发明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蒸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蒸制单元局部剖视图一。
图6是本发明中蒸制单元局部剖视图二。
图7是本发明中内置管和加热外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内置管和加热外体剖面图。
图中,分汽管道1,电控箱2,蒸制单体3,基座4,电磁阀Ⅰ5,蒸制单元6,上体7,下体8,双杆气缸9,摆轴10,摆臂11,随动器12,托板13,间隙14,轴承15,加热外体16,内置管17,通汽孔18,加热棒19,进汽口20,集气罩21,气缸安装板22,轴承座2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一种茶坯蒸制装置,包括分汽管道1、电控箱2、由若干个蒸制单体3依次排列而成的蒸制体、与蒸制单体3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内置管17和若干个电磁阀Ⅰ5,此处的若干个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的蒸制单体3为由多个蒸制单元6上下依次连通构成,此处的多个为二个或二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67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