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光缆识别仪及光缆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3910.6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8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于栖海;程国生;张震;徐嘉诚;刘政;马瑞;刘刚;杨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B10/073 | 分类号: | H04B10/07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 | 代理人: | 刘玲玲 |
地址: | 1026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光缆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缆识别仪及光缆识别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的光缆识别仪及光缆识别方法,属于通信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因为其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不受各种电磁干扰,适应性长,寿命长等优点,是当今信息社会各种信息网建设首选的传输媒介,但是光纤本身的质地比较脆,机械强度差,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增加可靠性,网络建设中主要采用光缆。光缆一般由缆芯、加强元件和护层三部分组成:
缆芯:由单根或多根光纤芯线组成,有紧套和松套两种结构,紧套光纤有二层和三层结构;
加强元件:用于增强光缆敷设时可承受的负荷,一般是金属丝或非金属纤维;
护层:具有阻燃、防潮、耐压、耐腐蚀等特性,主要是对已成缆的光纤芯线进行保护,根据敷设条件可由铝带/聚乙烯综合纵包带粘界外护层(LAP)、钢带(或钢丝)铠装和聚乙烯护层等组成。
由于在光缆通信线路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存在在施工过程中不规范操作,仅注重光缆接通,不注重对光缆线进行规范标注等问题,以致于在后期维护当中难以识别光缆,特别是在光缆入局到ODF这段区间内,虽然往往只是几百米的光缆,但是由于光缆数量多且非常集中,识别难度相当大,当光缆遭受破坏时更是难以区别遭受破坏的光缆,给通信网络的运营和维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已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光缆识别仪器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和传感效应,具有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操作方便等优点,但其价格昂贵,一般需数万元左右。此外,还有使用OTDR来识别光缆的技术方案,但是,这种方案不仅要占用光纤,而且由于OTDR的盲区效应,当待识别的光缆长度较短时必须额外增加尾纤,因此操作过程比较繁琐,效率较低。
因此,研制用来识别光缆的设备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该设备和方法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非接触式光缆识别仪,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基于非接触式光缆识别仪的光缆识别方法。以不破坏光缆构造、不占用光纤、不改变现有使用环境的方式高效准确的识别光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非接触式光缆识别仪,由发射器(1)和接收器(2)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器(1)包括:音频信号发生模块(11)、信号调制模块(12)和高频高压发生模块(13),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11)产生的音频信号通过所述信号调制模块(12)调制到高频高压发生模块(13)产生的高频高压载波信号上,被测光缆的金属铠装层受高频高压信号的电磁感应耦合作用产生电磁波信号并传播;
所述接收器(2)包括:接收天线(21)、前置放大模块(22)、检波模块(23)、音频信号放大模块(24)、驱动电路模块(25)和扬声器(26),所述前置放大模块(22)通过所述接收天线(21)接收从被测光缆的金属铠装层传输过来的信号并进行放大,然后通过所述检波模块(23)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滤波、解调出所述发射器(1)发送的音频信号,所述音频信号放大模块(24)对解调出的音频信号进一步放大,所述驱动电路模块(25)对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驱动所述扬声器(26)发声。
前述的非接触式光缆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高压发生模块(13)由特斯拉线圈(131)和正反馈自激震荡电路(132)组成,所述正反馈自激震荡电路(132)激励所述特斯拉线圈(131)产生高频高压电磁波信号。
前述的非接触式光缆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馈自激震荡电路(132)包括:电容C1和C2,电阻R1、R2、R3和R4,发光二极管D1、D2和D3,三极管Q2,场效应管Q1和初级线圈T1;
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调制模块(12)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4、场效应管管Q1的源极、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和初级线圈T1;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与特斯拉线圈(131)相连,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3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1的栅相连并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同时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
前述的非接触式光缆识别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21)可以伸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未经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39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