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和治疗炎性肠病的microRNA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3375.4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3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詹丽杏;宋乐乐;常人绪;周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7105 | 分类号: | A61K31/7105;A61K48/00;A61P1/00;C12Q1/688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2000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治疗 炎性肠病 microrna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和治疗炎性肠病的microRNA。本发明揭示了一类直接参与肠炎发生的miRNA,以该类miRNA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该类miRNA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和治疗结肠炎的microRNA。
背景技术
炎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以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其中,克罗恩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炎性肠病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是主要源于宿主因素和外界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包括多个方面,如肠道微生物系统、免疫系统、苏朱德遗传组成和特定的环境因素。全球接近400万人保守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痛苦,我国炎性肠病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增加。
炎性肠病与肠炎相关的肠癌往往有密切的因果关系。结肠癌中只有20%左右可以归结为家族的遗传突变所致,所以除去遗传因素以外,环境中的多种因子极可能是促进其发生发展的风险因子。研究表明,溃疡性肠炎可使病人罹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18-20%,而克罗恩氏病会增加8%的罹患结肠癌风险。患者罹患结肠癌的机率和其炎症性肠病患病种类,炎症程度,患病时间以及抗炎症药物的治疗史密切相关。因此,肠道的不可控炎症是促进结肠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MicroRNA(miR或miRNA,微小RNA)是一类在较高等的真核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长度约18-26个剪辑的单链RNA分子。它可以通过碱基配对原则特异性地与一些miRNA上的靶位点相结合,引起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进而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因进行调控。
microRNA来源于长度约为1000bp的长链RNA初始转录产物(Pri-miRNA),Pri-miRNA在细胞核中经Drosha酶剪切形成长度约为60-80nt的具有茎环结构的miRNA前体(Pre-miRNA)。Pre-miRNA转运至胞质后,被Dicer酶进一步剪切成长约22nt的双链miRNA。双链miRNA解开后,成熟的miRNA进入RNA诱导基因沉默复合物,与互补的mRNA完全或不完全配对, 降解靶mRNA或抑制其表达。
尽管microRNA在细胞总RNA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由于它可以高效地对所有具有靶位点的mRNA产生调控作用,microRNA在生物体的发育、炎症发生发展以及炎症相关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目前,炎性肠病和炎性肠病相关的肠癌相关的microRNA绝大部分都知之甚少,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探究microRNA在炎性肠病以及炎性肠病相关的肠癌中的作用,以及开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和治疗结肠炎的microRNA,其是microRNA-miR-494-3p。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活性成分在制备缓解或治疗肠炎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的活性成分选自下组:
(a)miR-494-3p,或经修饰的miR-494-3p衍生物,或miR-494-3p类似物;
(b)前体miRNA,所述的前体miRNA能在宿主内加工成miR-494-3p;
(c)多核苷酸,所述的多核苷酸能被宿主转录成(b)中所述的前体miRNA,并加工形成miR-494-3p,或能在宿主内加工成miR-494-3p;
(d)表达构建物,所述的表达构建物含有(a)中所述的miR-494-3p、或(b)中所述的前体miRNA、或(c)中所述的多核苷酸;
(e)(a)中所述的miR-494-3p的激动剂。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miR-494-3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33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