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年生产三熟鲜六谷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2385.6 | 申请日: | 2017-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梅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年 生产 三熟 鲜六谷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六谷的栽培方法,以实现一年生产三熟鲜六谷,提高种植产量和效益,满足消费,改善人民生活。
背景技术
本发明属农业生产实践的发明创造,致力于一年生产三熟鲜六谷(鲜玉米)的栽培方法与实践,此项发明已经在2010年至2015年的春夏秋冬季,连续5年多的实践,成功实现一年生产三熟鲜六谷的栽培,创造了单熟鲜六谷的亩产量达到2218公斤的国内新纪录,刷新了一年三熟生产鲜六谷的亩产量累计达到6516公斤,创造年亩产经济收益超过5万元的新纪录。本发明一年生产三熟鲜六谷的栽培方法,探索已有十余年的栽培实践经验,其栽培技术至今未公开。
很多人喜欢吃鲜六谷,鲜六谷不仅口感、营养好、价值高于普通玉米。鲜六谷是一种六彩糯玉米,是玉米属的一个亚种,籽粒表面光滑,不透明,无光泽,又称“粘玉米”或“糯质玉米”,其果穗饱满,色质有黄色、白色、紫色、黑色、深红色、混杂色等六色,俗称黄糯、白糯、紫糯、黑糯、红糯、花糯。鲜六谷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品质远远优于普通玉米;据测定:鲜六谷籽粒中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29%-61%,一般含糖量为:6.8%-9.1%,干物质含量为:32%-39%,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矿物质等。鲜六谷乳熟期籽粒煮熟后粘软清香,皮薄渣少,内容物多,口感细腻葇和,味香鲜甜糯滑,适口性好,食用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18%以上,经常食用可防止肠道疾病,保健效果好。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鲜玉米品种较少,颜色单一,口感不佳,给人食欲不强。
鲜六谷具有长势强健,耐瘠,耐肥,耐寒性好,嫩茎色紫绿、植株矮壮,结穗大,产量高,病虫害少,且对台风及暴雨抗性强,受自然灾害也较轻微,适应性广等特点。
鲜六谷花期不耐高温,授粉期气温超过36℃时,花粉死亡率高,结实率降低,影响产量。
综观国内外鲜玉米的生产,其现状是鲜玉米含营养品种较少,颜色单一,口感不佳,个小、产量低。摆在人们面前的研究课题是如何实现鲜六谷的香鲜甜糯粘滑,达到鲜六谷的五颜六色、色彩缤纷、营养丰富,提高对鲜六谷食用的口感、营养、保健、食欲,改变以往一年只生产一、二熟鲜六谷的现象,创造出一年生产三熟鲜六谷的栽培方法,培育出一种香鲜甜糯粘滑的六彩鲜六谷,以提高种植鲜六谷的种植茬数,产量和经济效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选用、创建一种鲜六谷的栽培地;合现安排生产季节,整地、土壤改良、做垄、用药剂处理土壤,种子的选择与药剂拌种,发芽催芽,培育壮苗,移栽、早栽、合理密植,隔离种植,春、夏、秋三季播种,中耕除草、及时去蘖、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人工辅助授粉、适时采收等栽培管理。通过一年生产三熟鲜六谷的栽培方法的栽培的实践,总结经验,提出方法,改变目前玉米营养品种较少,颜色单一,个小、产量低,口感不佳,给人食欲不强问题。实现鲜六谷的口味香鲜甜糯粘滑,达到鲜六谷的五颜六色、色彩缤纷、营养丰富,提高对鲜六谷食用的口感、营养、食欲、保健水平,改变以往一年只生产一、二熟鲜六谷的现象,创造出一种一年生产三熟鲜六谷的栽培方法,培育出一种六彩鲜六谷,以提高种植鲜六谷的种植茬数,产量和经济效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年生产三熟鲜六谷的栽培方法,以提供一种鲜六谷,提高种植鲜六谷的种植茬数,产量和经济效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鲜六谷的生长习性:具有长势强健,耐瘠,耐肥,耐寒性好,在气温通过6℃时,就可以种植生产;其生长时,嫩茎色紫绿、植株矮壮,结穗大,产量高,病虫害少,且对台风及暴雨抗性强,受自然灾害也较轻微,适应性广的特点;
鲜六谷花期不耐高温,授粉期气温超过36℃时,花粉死亡率高,结实率降低,影响产量。
鲜六谷,乳熟期籽粒煮熟后粘软清香,皮薄渣少,内容物多,口感细腻葇和,味香鲜甜糯滑,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食用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18%以上,经常食用,可防止肠道疾病,保健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梅,未经王文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23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山东烟田绿肥“双晚一高”种植技术
- 下一篇:春花生的秋天覆膜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