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0134.4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5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焦学然;张霞;牛云峰;田好敏;蒋宇峰;刘孟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06;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67044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水污染 修复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污染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和全国总供水量的百分之二十来自地下水,我国有四百多个城市开采地下水,北方和西部地区的地下水利用率往往超过供水总量的百分之五十,许多城市高达百分之八十。在部分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地下水往往是唯一的供水源。全国195个城市检测结果表明,百分之九十七的城市地下水收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百分之四十的城市地下水严重污染。北方十七个省会城市中十六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四十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
地下水污染的类型繁多,涉及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采矿业污染、自然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因素。目前处理地下水污染的方法众多,可渗透反应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可渗透反应墙是一个被动的填充有活性反应介质的原位处理区,当地下水中的污染组分流经该活性介质时能够被降解或固定,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其修复机理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两种,主要包括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按反应性质可分为吸附反应墙、沉淀反应墙、氧化还原墙以及降解反应墙。该修复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就地修复,工程设施较简单,不需要任何外加动力装置,以及地面处理设施;能够达到对多数污染物的去除作用,且活性反应介质消耗很慢,可长期有效地发挥修复效能;经济成本低,除初期安装和长 期监测以便观察修复效果外,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可根据含水层的类型;含水层的水力学参数、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高低等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但是目前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在使用时仍然遇到了很多有待改进之处,具体反映在:首先,对污染物的处理单一性,处理能力和处理范围不广泛;其次,处理地下水污染时,设备对污染水的处理效率较低,影响处理的最终结果,导致处理不干净;再次,处理的反应时间较长,水处理不彻底,有些直接排放到地下水内的上油性污染浮物处理不彻底;另外还出现涉及范围和面积较小、处理环带较窄、处理区域狭小、不能处理深层水污染等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能环保,处理干净彻底,适用范围广,处理污染物源广,处理快速彻底,处理面积大,处理区域广,方法简单易行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及其方法,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能环保,处理干净彻底,适用范围广,处理污染物源广,处理快速彻底,处理面积大,处理区域广,方法简单易行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及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包括设置在地下水地下层并与水流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防渗透墙体,所述的每个防渗透墙体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流墙,在两个防渗透墙体之间设置有弧形防护架,在两个弧形防流墙之间固定安装有防流板,在防流板和弧形防护架之间设置有处理区,处理区与弧形防护架之间设置有初级处理装置,处理区与防流板之间设置有分流处理装置,处理区的顶部设置有外部处理装置,外部处理装置与回流井相连通。
所述的初级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弧形防护架外侧的第一渗透网、第二渗透网与第三渗透网,在第一渗透网和第二渗透网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处理层,在第二渗透网与第三渗透网之间填充有灰岩碎石处理层;所述的分流处理装置活动安装在防流板内侧的移动板,移动板的顶部与升降台的底部相连接,升降台底部的地平面上安装有液压升降杆,在防流板和移动板上分别开设有溢流孔和错位孔;所述的外部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处理区内的吸水软管,吸水软管与顶部吸水泵相连接,顶部吸水泵通过管道与含油废水处理池相连接,含油废水处理池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澄清池相连接,澄清池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回流井相连接。
所述的弧形防护架的形状为半圆形结构,弧形防护架的两端与两个防渗透墙体的端面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弧形防流墙的形状均为弧形结构,两个弧形防流墙的内侧端面分别与两个防渗透墙体的端面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处理区为半圆弧形槽状结构,弧形防护架的圆心与弧形防流墙的圆心为同一点。
所述的防流板的两端与两个弧形防流墙固定连接,防流板的中线与弧形防护架的中线相互平行,所述的移动板的长度不低于防流板的长度,移动板的宽度以及厚度与防流板的宽度以及厚度均相等,所述的溢流孔和错位孔的孔径相等,移动板是能够随着升降台上下移动的板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城建学院,未经河南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01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