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油、导油一体化的高承载自润滑滑动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9105.6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4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丁妍;顾洪俭;曹爽;舒云;张洋;李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N7/26 | 分类号: | F16N7/26;F16N19/00;F16N31/02;F16N39/02;F16C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油 一体化 承载 润滑 滑动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轴承,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承载自润滑滑动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自润滑滑动轴承是指无外部循环供油系统的滑动轴承。传统的自润滑滑动轴承,通常采用油环给轴瓦供油,依靠轴承座表面散走轴承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达到热平衡。由于轴承座表面散热有限,而轴承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取决于轴承的转速和载荷,因此传统的自润滑滑动轴承只适用于低转速、轻载荷的工况,且其在高速运转时,采用油环供油即使是双油环,轴承润滑也会出现供油不足而导致轴承损坏的现象。而且在倾斜摇摆的环境条件油环存在被卡住的危险。
传统的油盘自润滑轴承是将油盘固定在轴颈端部或轴承中部,并浸入油中,转动时将油飞溅到箱壁上,再由箱壁经油沟流入轴承处对轴承进行润滑。这种润滑方式油盘线速度不能太高,若油盘线速度过高,则功率损耗迅速增大,且润滑油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使油迅速氧化变质,进而影响轴承油膜形成、导致轴承不能可靠工作。油盘线速度一般控制在小于12m/s;国外采用水冷轴承的油盘线速度也控制在不大于18m/s。因此传统的油盘滑动轴承普遍适用于低速且线速度有限制的场合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自润滑滑动轴承高速运行时由于带油不足而导致的轴瓦损坏,且倾斜摇摆双向运行时自润滑滑动轴承不能使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油、导油一体化的高承载自润滑滑动轴承,通过对油盘带油油路进行规划,最大限度收集润滑油进入轴瓦进行润滑,润滑后的热油经过水冷却器后进入冷油区进行下一个循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油、导油一体化的高承载自润滑滑动轴承,包括油箱、挡油板、截流孔板、冷却器、油盘、导油盒、轴瓦装配件,所述轴承座下面设有油箱,油箱与轴瓦装配件下部的储油室连通,油箱中设有冷却器,所述油盘固定在轴颈端部,并浸入油箱的润滑油中,所述油盘外侧设置集成的油盘罩和导油盒,导油盒具有进油流道、出油流道,所述进油流道与出油流道之间设有导流板,所述出油流道连通轴瓦装配件上部的油室,所述油盘随轴转动将润滑油带到导油盒流入进油流道,通过导流板刮油至出油流道,随后润滑油流入轴瓦装配件上部的油室对轴瓦装配件的径向瓦和推力瓦进行润滑;润滑后的热油流入下部储油室中,通过冷却器进行冷却后继续供给润滑油的循环。
所述导流板呈弧形,并径向对称布置,用于双向旋转设备。
所述油箱由钢板拼焊而成,油箱体积至少为整个轴承润滑油量的倍。
所述冷却器采用由内外两根冷却管胀接得到的双管冷却结构,防止冷却水泄漏至润滑油中影响油品。
所述油盘罩沿油盘圆周的曲面布置,且外缘向内翻折,与油盘保持轴向和径向间隙,且间隙≤2.5mm。
所述轴瓦装配件中的轴瓦设有回油槽;所述油箱中设有加挡板和截流孔板,用于冷热油通道实现冷热油分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全新的集油、导油一体化油盘带油结构设计,在随轴旋转的油盘外侧设置集成的油盘罩和导油盒,将油盘所带油全部收集,并通过导油盒进入轴瓦。油盘罩是沿油盘圆周的曲面,且外缘向内翻折,与油盘保持轴向和径向间隙,间隙不大于2.5mm,此间隙通过试验验证既能防止油盘旋转过程中润滑油飞溅,又能保证工艺装配调节的可实现性。
2)本发明的导油盒将油盘旋转所带上的润滑油进入进油流道,通过弧形导流板刮油至出油流道,导流板径向对称布置,这样的设计适用于双向旋转设备。支撑板由钢板拼焊而成,不仅防止刮油过程中润滑油的径向飞溅,而且能固定支撑整个导油盒。
3)本发明通过轴瓦加工回油槽、在油箱中加挡板和截流孔板的方式规划冷热油通道实现了冷热油分离,使热油能够全部经过冷却器冷却后进入下一周期的循环。
4)本发明采用内外两根冷却管胀接得到的双管冷却的冷却器直接布置在含润滑油的油箱中,提高冷却效率。冷却器冷却功率的确定除了考虑轴承损耗外,同时考虑油盘的搅油损失。
5)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提供了一种高许用载荷高转速情况下轴承实现自润滑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占用机组空间小、配备设备少、简化机组管路布置等优势。
(2)提高了油盘带油应用的限值(通常油盘带油运行的最高线速度18m/s),本发明中油盘的线速度为:30m/s。
(3)带油量大,可满足径向轴瓦、推力瓦润滑及散热要求。
(4)集油、导油一体化,结构简单,运行部件均不存在摩擦、磨损,故可靠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9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参归猪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残油量少的润滑脂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