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压模式的电转炉烟气余热优化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8705.0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5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江文豪;王宁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B1/18;F22D1/50;F22D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许向彤;杨桦 |
地址: | 24300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式 转炉 烟气 余热 优化 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压模式的电转炉烟气余热优化利用系统,包括从电转炉上方的水冷弯头烟气出口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汽化冷却烟道、第二汽化冷却烟道、燃烧沉降室、第三汽化冷却烟道、余热锅炉,余热锅炉中的高压蒸发器、高压省煤器、中压蒸发器、中压省煤器沿烟气流动方向顺次布置,第一汽化冷却烟道、燃烧沉降室的炉门采用低压汽水系统冷却,产生低压蒸汽;第二汽化冷却烟道、燃烧沉降室的炉盖、余热锅炉中压段采用中压汽水系统,产生中压蒸汽;第三汽化冷却烟道、余热锅炉高压段采用高压汽水系统,产生高压蒸汽,高压、中压锅筒的输出蒸汽经蓄热器、过热器后驱动汽轮机工作。本发明将汽水系统分为三压系统,实现了能源梯级优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行业的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多压模式的电转炉烟气余热优化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电转炉是近些年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步推广使用的炼钢炉,电转炉既不同于氧气顶吹转炉,也不同于直流电弧炉,是氧气顶吹转炉与直流电弧炉的技术结合体。
在电转炉冶炼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最高温度甚至可达1600℃以上)。这些高温烟气不仅带走了大量的热能,而且还会影响下游除尘设备的运行,进而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钢铁企业对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如何将炼钢工序高温烟气中的显热充分回收,变“废”为宝,已经成为炼钢企业日益关心的问题。
由于电转炉是近几年兴起的炼钢设备,目前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电转炉高温烟气余热利用方案,工程上采用的回收方式普遍比较粗放,没有根据烟气品味的高低来设计换热系统,也就不能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因此,构建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电转炉烟气余热资源的方案,使其可以充分回收电转炉烟气的余热并加以合理利用,必然可产生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压模式的电转炉烟气余热优化利用系统,包括从电转炉1上方的水冷弯头2的烟气出口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汽化冷却烟道3、第二汽化冷却烟道4、燃烧沉降室5、第三汽化冷却烟道6和余热锅炉8,余热锅炉8中的高压蒸发器81、高压省煤器82、中压蒸发器83、中压省煤器84、低压蒸发器85、凝结水预热器86沿着烟气流动方向顺次布置,所述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又根据工作压力不同分成低压汽水系统、中压汽水系统、高压汽水系统,其中,所述低压汽水系统用于冷却第一汽化冷却烟道3和燃烧沉降室5的炉门51,由低压锅筒9供应给水,从而产生低压蒸汽;而所述中压汽水系统用于吸收第二汽化冷却烟道、燃烧沉降室的炉盖52、余热锅炉8的中压段的烟气热量,由中压锅筒10供应给水,从而产生中压蒸汽;所述高压汽水系统用于冷却第三汽化冷却烟道6、余热锅炉8的高压段,由高压锅筒11供应给水,从而产生高压蒸汽,所述高压锅筒的出汽口与第一蓄热器的进汽口相连,所述中压锅筒的出汽口与第二蓄热器的进汽口相连;所述第一蓄热器的出汽口与过热烟道中的第一过热器的进汽口相连,所述第二蓄热器的出汽口与过热烟道中的第二过热器的进汽口相连;所述第一过热器的出汽口与所述汽轮机的主蒸汽进口相连,所述第二过热器的出汽口与所述汽轮机的补汽进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87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潮盒组件和电动车辆
- 下一篇:一种公共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