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境友好型药剂原位注入修复污染场地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8296.4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9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夏威夷;杜延军;冯亚松;任伟伟;张润;吴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友好 药剂 原位 注入 修复 污染 场地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友好型药剂原位注入修复污染场地的施工方法,包括:进行小试试验;构筑竖向隔离墙;在待修复区域地表覆盖压实黏土层;对注入施工点位进行定位,并将施工设备就位于施工点位;注入废糖蜜及醋酸菌混合溶液;对施工点位进行封孔;移位施工设备;在压实黏土层上铺设防渗土工膜,所述防渗土工膜与隔离墙连接;从待修复区域取样检测酸碱度及氧化还原电位;注入微米铁粉及黄原胶混合溶液;对施工点位封孔;施工设备移位;在待修复区域地表覆盖防渗土工膜。该施工方法能显著提高药剂的有效作用距离,提升对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还原效率,并可有效平衡反应体系的酸碱度,实现对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高效还原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土木工程、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药剂原位注入修复污染场地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农业的急速发展,六价铬或可通过还原降解的含氯有机物污染场地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其中,六价铬Cr(VI)具有氧化性,能够强烈的腐蚀并破坏有机体,是国际公认的三种致癌金属物之一,被列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8种化学物质之一,是美国环保署EPA确认的危险污染物之一。中国也将含铬废物列为“危险废物”名录。大量的六价铬Cr(VI)随雨水溶渗、流失、渗入地表,从而污染地下水,也污染了江河、湖泊,进而危害农田、水产和人体健康。六价铬Cr(VI)易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积累,毒性强;对皮肤有刺激和过敏作用,对呼吸系统也有损害,经消化道侵入,会造成味觉和嗅觉的减退以致消失。六价铬Cr(VI)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后,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病变,如贫血、心肌病变、肝肾病变、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此外六价铬Cr(VI)具有致突变作用致畸和致癌,致癌的部位主要是肺部并能在人体内积蓄。而含氯有机物包括氯代烃、氯代芳香烃以及有机氯杀虫剂等,其作为一类重要的近代化工生产原料和中间体,由于大量生产使用以及其在环境中的高持留性而广泛存在于地下水和土壤中。在我国许多典型地区具有高环境浓度的特征,严重影响了地下水的饮用安全。美国环保署EPA公布的129种威胁污染物中,含氯有机物即占了70多种;在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公布的58种有毒有机物中,就包含了20多种含氯有机物。研究显示含氯有机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大部分含氯有机物是内分泌干扰物或者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由于其难自然降解,可在环境中长期稳定存在,会严重影响人类和生物的健康,且其危害影响能够持续几代人,对人类生存繁衍构成重大威胁。由此可见,六价铬或含氯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存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危害且修复难度较大。因此,亟需开展对此类污染场地的治理,将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六价铬和含氯有机物浓度降低至环境可接受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82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