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二甲醚生产烯烃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7708.2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2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G·比尔科;B·阿勒斯;H·肯佩尔;W·里伯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液化空气全球工程建筑解决方案德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20 | 分类号: | C07C1/20;C07C11/06;C07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彭立兵,林柏楠 |
地址: | 德国美茵河***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醚 生产 烯烃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由二甲醚生产烯烃的方法,其中将纯度为70重量%~100重量%的气态二甲醚与含有烯烃、链烷烃和/或芳烃的再循环气体以及蒸汽加入到反应器的第一催化剂阶段中并且将纯度为70重量%~100重量%的气态二甲醚与含有烯烃、链烷烃和/或芳烃的再循环气体加入至少一个下游催化剂阶段,其中所述下游催化剂阶段另外采用来自上游催化剂阶段的产物气体进料;其中将具有不同组成的再循环气体进料至第一催化剂阶段中,同时所有随后的催化剂阶段均采用相同组成的再循环气体进料。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纯度为85重量%~99重量%的气态二甲醚与含有烯烃、链烷烃和/或芳烃的再循环气体以及蒸汽加入到反应器的第一催化剂阶段中。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纯度为85重量%~99重量%的气态二甲醚与含有烯烃、链烷烃和/或芳烃的再循环气体加入至少一个下游催化剂阶段。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加入到第一催化剂阶段的气体物流的比例以便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二甲醚相对于再循环气体的用量为2~20重量%,并且在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整个物流中蒸汽的用量最大为60重量%,和/或调节加入到下游催化剂阶段的气体物流的比率以使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再循环气体相对于二甲醚的用量为10~200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加入到第一催化剂阶段的气体物流的比例以便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二甲醚相对于再循环气体的用量为5~15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整个物流中蒸汽的用量最大为50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加入到下游催化剂阶段的气体物流的比率以使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再循环气体相对于二甲醚的用量为15~50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加入到第一催化剂阶段的气体物流的比例以便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二甲醚相对于再循环气体的用量为2~20重量%,并且在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整个物流中蒸汽的用量最大为60重量%,和/或调节加入到下游催化剂阶段的气体物流的比率以使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再循环气体相对于二甲醚的用量为10~200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加入到第一催化剂阶段的气体物流的比例以便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二甲醚相对于再循环气体的用量为2~20重量%,并且在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整个物流中蒸汽的用量最大为60,和/或调节加入到下游催化剂阶段的气体物流的比率以使进入该催化剂阶段的再循环气体相对于二甲醚的用量为10~200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二甲醚与再循环气体的比率以使进入催化剂阶段的入口温度为440~490℃和/或来自催化剂阶段的出口温度为460~520℃。
11.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二甲醚与再循环气体的比率以使进入催化剂阶段的入口温度为440~490℃和/或来自催化剂阶段的出口温度为460~520℃。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二甲醚与再循环气体的比率以使催化剂阶段内的温度升高5~1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二甲醚与再循环气体的比率以使催化剂阶段内的温度升高5~40℃。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二甲醚与再循环气体的比率以使催化剂阶段内的温度升高10~25℃。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二甲醚和再循环气体的混合物进料至至少两个催化剂阶段,其中将具有不同组成的再循环气体进料至第一催化剂阶段中,同时所有随后的催化剂阶段均采用相同组成的再循环气体进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二甲醚和再循环气体的混合物进料至至少两个催化剂阶段,其中将具有不同组成的再循环气体进料至第一催化剂阶段中,同时所有随后的催化剂阶段均采用相同组成的再循环气体进料,其中添加的再循环气体分别具有不同的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液化空气全球工程建筑解决方案德国有限公司,未经液化空气全球工程建筑解决方案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77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树木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多元醇醚和制备它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