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安防平开窗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4128.8 | 申请日: | 2017-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7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泽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施米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6B3/36;E05F15/611;E06B9/01;G08B13/12;G08B13/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99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安防平 开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窗,尤其涉及了一种智能安防平开窗。
背景技术
窗户作为房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房屋的通风采光起着重要作用,故几乎所有建筑物都安装有窗户。市面上常见的窗户分为推拉式和平开式两种,推拉式由于其滑轨等结构,导致其密封效果不理想,不适用于沿海和高层建筑,平开式窗户因为可以设置密封胶条等增加密封效果,得到广泛运用,平开式窗户一般分为向内开或向外开两种,出于防止出现意外和防盗目的的需求,平开式窗户一般在其窗扇开启的相反方向设置防盗栅格,这样不仅限制窗户的开启,而且对于窗户外面的清洗极为不便,在危及关头也阻碍了屋内人员通过窗户逃生。
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方便清洗使用、安全舒适、隔音隔热效果好的多功能推开窗,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104131756B,但是这类多功能推开窗内窗更多的是起到防止意外跌落的风险,隔条极容易被不法分子剪断,另外当不法分子从窗户进入时,房屋主人、邻居等都无法及时知道,导致屋内物品失窃,因此,我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种智能安防平开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安防平开窗,解决现有平开窗防盗性能不佳、无法及时报警和通知屋主等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安防平开窗,包括外窗框、内窗框、防盗窗以及窗扇,所述内窗框一侧与外窗框的内侧壁活动铰接,另一侧设有与外窗框配合的第一锁具;所述窗扇与内窗框的内侧壁活动铰接,窗扇的一侧设有与内窗框配合的第二锁具;所述内窗框内置一电机,该电机输出轴通过一传动机构与窗扇连接,带动所述窗扇开合;所述防盗窗内由若干隔条围成栅格状;还包括一主控装置、防盗监控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电机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所述防盗监控装置包括装设于所述隔条内的信号检测线,所述信号检测线通过装于防盗窗的框架内的信号检测单元与主控装置连接;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检测线为硬质金属防护条。
进一步的,所述隔条为铝合金隔条,所述隔条内部中空,并且在部分或全部隔条内安装有防剪钢条。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喇叭和报警灯。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装置与设置于屋内的操作面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装置通过一网络通讯模块与用户终端或远程服务器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用户终端或远程服务器内装设有报警监控程序。
进一步的,内窗框的内侧面安装有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外窗框、内窗框、防盗窗以及窗扇的外侧面的漆面上涂覆有疏水剂涂层。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疏水剂涂层为纳米氟涂层。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隔条内装设信号检测线,当隔条内的信号检测线被监断后,信号检测单元将收到的信号传输给主控装置,主控装置及时发送报警信号,并控制报警装置报警,能够吓退不发分子、引起邻居注意,同时及时通知屋主,能够极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施米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施米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4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