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层纳米流体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2127.X | 申请日: | 201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4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曹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3/08 | 分类号: | A41D3/08;A41D13/0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层 纳米 流体 调控 二维 隐身 斗篷 | ||
1.一种基于多层纳米流体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该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包括衬底层、绝热间隔环层、纳米流体环层、纳米流体环层上方的金属薄膜盖片、控制单元和供能单元;
该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将纳米流体环层以x-y水平面中心为轴,在x、y轴线方向逐层延拓形成,每个纳米流体环层上方均盖有金属薄膜盖片,每个纳米流体环层之间均有绝热间隔环层隔离;
衬底层刻有多层环形槽,用于承载纳米流体,实现纳米流体环层,被隐藏的目标置于二维多层纳米流体环层的中心位置;
金属薄膜盖片表面连接导线,导线另一端依次经过控制单元和供能单元接地,通过操控控制单元,调控供能单元对每层纳米流体环层的作用时间,进而控制不同纳米流体环层中纳米流体的热磁转换或热物理性能,其所含纳米磁性颗粒的特性、流体的结构以及纳米颗粒的化学组成,使每层纳米流体环层对应不同的热导率系数,实现热隐身所需的二维热导率分布,进而使热流绕过二维斗篷区域后,温度场恢复原来分布,实现热隐身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流体环层的形状是圆环、椭圆环、矩形环或六边环,每个纳米流体环层独立控制和工作;所述的纳米流体是通过容质溶于溶液形成,其中,溶质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金属、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金刚石和陶瓷颗粒;溶液包括水、酒精和油类;纳米流体环层的宽度为1μm~10cm、厚度为20nm~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薄膜盖片是Al片、Ag片、Au片、Cu片或Ni片,其宽度为1μm~10cm、厚度为20nm~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热间隔环层的材质是硅酸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泡沫玻璃、In2O3、SnO2或ITO,其宽度为1nm~10cm、厚度为1nm~10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热间隔环层的材质是硅酸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泡沫玻璃、In2O3、SnO2或ITO,其宽度为1nm~10cm、厚度为1nm~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层是塑料、BK7光学玻璃、SiO2、Si3N4或Al2O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层是塑料、BK7光学玻璃、SiO2、Si3N4或Al2O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层是塑料、BK7光学玻璃、SiO2、Si3N4或Al2O3。
9.根据权利要求1、2、5、7或8所述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单元是电控、光控、声控或磁控开关;所述的供能单元是电能、热能或光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2、5、7或8所述的可调控二维热隐身斗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纳米流体环层通过材料生长工艺实现,包括电子束蒸发、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气相外延生长或分子束外延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21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