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5492.8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0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佳司;桂齐士;松冈佳宏;村田康介;北村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主分类号: | H02K7/18 | 分类号: | H02K7/18;H02K7/108;F02N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玉昌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动力 传递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使用V带和带轮就将内燃机与旋转电机连结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冷态时的起动的带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在配置于从车辆(1)的内燃机(2)的输出轴(3)到变速器(4)的动力传递路径的动力传递装置(5)中,具备旋转电机(11),其具有:转子(7、37),其连结于与内燃机的输出轴同步旋转的同步旋转构件(6),且将内燃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作为旋转轴(8);以及定子(10),其相对于同步旋转构件而固定于非旋转侧的固定构件(9、9B、9C),且与转子隔开第一间隙(12)而对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辆的交流发电机及起动电动机所具有的发电功能及发动机起动功能进行合并的带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的发电装置,如图19所示,已知有经由V带104与在内燃机101的曲轴端102设置的带轮103连接的交流发电机105。
另外,已知有向交流发电机105附加驱动的功能、使温热时(暖机后)的内燃机能够起动(参照专利文献1~3的ISG。)且在车辆行驶时进行驱动力的辅助的装置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82348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787242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9-508464号
然而,在上述的内燃机起动方法中,有时无法进行冷态时的起动。其主要原因列举有:在冷态时,因内燃机的润滑油的温度降低而润滑油的粘度上升,使起动时的搅拌阻力变大,并且V带104与带轮103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从而在V带104与带轮103之间发生打滑,使交流发电机105的旋转驱动力无法向内燃机101传递等。
由于这样的问题,在具备上述那样的装置的车辆中,为了也能够应对冷态时的内燃机起动,必须具备与交流发电机105不同的起动电动机106。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9中,107是内齿轮,108是变矩器等起步装置,109是变速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使用V带和带轮就将内燃机与旋转电机连结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冷态时的起动的带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带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配置在从车辆的内燃机的输出轴到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其中,
所述带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具有:
转子,其连结于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输出轴同步旋转的同步旋转构件,且将所述内燃机的所述输出轴的中心轴作为旋转轴;以及
定子,其相对于所述同步旋转构件而固定于非旋转侧的固定构件,且与所述转子隔开第一间隙而对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将所述旋转电机的所述转子连结于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输出轴同步旋转的同步旋转构件,并且以将所述内燃机的所述输出轴的中心轴作为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方式配置所述旋转电机,因此即使在冷态时,也能够将所述旋转电机的旋转驱动力向内燃机可靠地传递,能够在冷态时使内燃机可靠地起动。
附图说明
图1A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备旋转电机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例中以成为相对于旋转轴的半截面的方式表示旋转电机等的构成部分的说明图。
图1B是表示图1A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一例中的图1A的IB-IB线截面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图1A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的展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艾科赛迪,未经株式会社艾科赛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54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下一篇:强迫风冷型牵引电机及牵引电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