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反复加热的饮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3601.2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1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喜爱家饮水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56 | 分类号: | A47J31/56;A47J31/60;A47J31/46;A47J3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537713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反复 加热 饮水 装置 | ||
1.一种防止反复加热的饮水装置,包括带有出水口和进水口的饮水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依次经过过滤器、电磁流量阀、三通控制阀、加热装置、调温装置连接饮水机本体的出水口,所述过滤器、电磁流量阀、三通控制阀、加热装置和调温装置均设置在饮水机本体内;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均设置加热腔室内,所述加热腔室由内至外依次为红外反射涂层、隔热层和钢板层;所述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均为容积150-200ml的不锈钢圆筒形结构,且其外均匀缠绕连接电源的加热线圈;第一加热件的一端通过第一控制阀连接三通控制阀的第一出口,另一端通过第二控制阀连接调温装置;第二加热件的一端通过第三控制阀连接三通控制阀的第一出口,另一端通过第四控制阀连接调温装置;
所述调温装置包括通过相贴合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之间成双螺旋状相互贴合,且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均通过奥氏体不锈钢构成;第一换热腔的容积大于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的容积和,且第一换热腔进水端连通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其出水端连接饮水机本体的出水口;第二换热腔一端连接三通控制阀的第二出口,另一端连接三通控制阀的第一出口;
所述饮水机本体上还设有激光测距装置,所述激光测距装置与出水口朝向相同且并排设置;所述饮水机本体上设有与出水口朝向垂直且共面的高度测量装置;所述高度测量装置包括一一对应设置的红外发送端和红外接收端,红外发送端和红外接收端分别沿出水口朝向均匀设置,两红外发送端之间间距为5mm;
所述饮水机本体内还设有保温罐,所述保温罐一端通过水泵连接第一换热腔的出水端,其另一端通过第五控制阀连接第一换热腔的进水端;
所述红外发送端、红外接收端、激光测距装置、电磁流量阀、三通控制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均连接位于饮水机本体内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复加热的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红外发送端开启,并检测不能接收到红外信号的红外接收端的数量;若数量不大于10,控制启动激光测距装置,若数量小于10,则反之;所述控制器根据不能接收到红外信号的红外接收端的数量确定位于水杯放置座上的水杯的高度大小,并通过激光测距装置测量到激光测距装置距离水杯底部的垂直距离;控制器通过所述高度大小和垂直距离得出水杯的水位面与水杯杯口的落差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复加热的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设置在饮水机本体外侧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温度调节旋钮、加热水量旋钮和保温旋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复加热的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电磁流量阀开启单次最大流量为所述盛水物件的测量高度的70%或落差距离不小于1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复加热的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均为内壁表面渗有银、铜和锌元素的奥氏体不锈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复加热的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银、铜和锌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25%:15%: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复加热的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罐、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内均设有连接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复加热的饮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腔与三通控制阀的第一出口之间的设有第一水泵和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二换热腔与三通控制阀的第二出口之间的设有第七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喜爱家饮水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喜爱家饮水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36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