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向格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3028.5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5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尹泳乃;李允镐;崔荣益;郑熹钟;金美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莎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33/056 | 分类号: | B01D33/056;B01D3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 代理人: | 李柱天;洪玉姬 |
地址: | 韩国庆尚北道***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的三向格网装置包括:本体,设置于水处理场的水路内部;格网结构物,设于本体的内部,可过滤流入水包含的杂质,经过滤杂质的过滤水通过本体的两侧面排出;驱动部,循环驱动格网结构物;刷子部,去除附着于格网结构物表面的杂质;以及后壁面,起到前方及后方格网的作用。根据本发明,在由多个多孔板以铰链方式组装的输送机形态的格网结构物中设置可将杂质铲出的铲斗,可有效地过滤各种杂质,还可自动排出由格网结构物过滤的杂质,并通过刷光格网结构物外表面来去除附着于格网结构物外表面的杂质,从而具有可长时间稳定地保持格网结构物的优秀过滤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向格网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三向格网装置:同时使用以无端形态构成的格网结构物的三向来过滤杂质后排出,从而可大大提高过滤性能。
背景技术
随着急剧的城市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垃圾的产生量大幅增加,实际情况为为了净化处理各种污水或工业废水、生活废水(以下,称“污、废水”)等,流入到处理厂的流入水中包含大量的各种残渣、杂质、悬浮物等多种种类的杂质。
尤其,当发生强降雨及洪水时,大量流入随着雨水冲下来的漂浮的塑料、塑料泡沫、木块等各种杂质,若未能及时去除混入流入水中的杂质,则不仅成为水路泛滥的原因,而且可导致废水处理厂内的泵等设施的故障。
因此,以往为了从流入水中彻底地分离这种杂质,在水路设置了格子形态的格网,从而仅过滤通过水路的流入水中包含的大量杂质,仅将通过格网的过滤水向用于处理污、废水的最终处理设施进行供给。
另一方面,若不迅速去除经格网过滤的杂质,而长时间放置不管,则由于经格网过滤的杂质附着于格网,并堵死用于过滤杂质使过滤水通过的格网的孔,因此阻碍沿着水路流动的水的流动,从而导致水路泛滥。
因此,利用设于水路的格网过滤流入水包含的杂质后,从格网迅中速去除经格网过滤的杂质,格网才能执行其功能,但是以往人们直接利用耙等道具通过手工处理来去除经格网过滤的各种杂质,从而存在在杂质多的情况下,对此需要相当大的力和工作时间的问题。
并且,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水路的宽度宽,在格网的规模大的情况下,需要多名工作人员,从而不仅需要相当多的人工费,而且还在通过手工去除杂质的过程中,频繁发生工作人员坠落到水路的安全事故。
并且,还存在如下问题:为了用手工去除经格网过滤的杂质,工作人员需定期地亲眼确认经格网过滤的杂质的量,因此伴随着繁琐。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以往的去除杂质用格网装置的问题,以往开发了多种三向格网装置,使得经格网过滤的杂质自动排出,察看其具代表性的现有技术如下。
在韩国授权实用新型公报第20-0244906号中发表有如下的污、废水处理用自动条格网装置,上述污、废水处理用自动条格网装置为设于污、废水处理装置的格网组,过滤污、废水内的杂质后,通过设于链条来进行循环的刮削器来进行自动分离的格网装置,上述污、废水处理用自动条格网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0,污、废水通过的下部设有格网用条110,条110的上部设有板120;橡胶板刮削器200,材质为橡胶,以规定间隔设于借助马达400进行循环第一链条210,使得上述橡胶板刮削器200以与上述本体100的上面相接面的状态转动;以及销刮削器300,设于借助马达400进行循环的第二链条310,使得上述销刮削器300以与上述本体100的格网用条110 的下面相接面的状态转动,在上述马达400的输出轴设置第一驱动链条齿轮250、第二驱动链条齿轮350后,向第一齿轮220传递第一驱动链条齿轮250的转动,并使设有上述橡胶板刮削器200的第一链条 210循环的第二齿轮230与上述第一齿轮220相啮合,使得橡胶板刮削器200循环,向连接有第二链条310的后面链条齿轮330传递第二驱动链条齿轮350的旋转,使得设置在第二链条310的销刮削器300 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莎株式会社,未经艾莎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3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