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包集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2149.8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2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梁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昕迪精密机械(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5/50 | 分类号: | B65B35/50;B65B13/18;B65B35/4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郭关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包集装机,属于集装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在货包输送线输出端下方设置单列叠包装置,单列叠包装置的出包端连接堆包集装装置,堆包集装装置的另一端的下方设置有运行轨道,在运行轨道上设置有来回作业的叠包打包装置,堆包集装装置与叠包打包装置之间通过接料转移装置承接堆包集装装置上的货包并将其转移至叠包打包装置上。在单列叠包装置与堆包集装装置之间还可设置用于物料转向的旋转输送机构。本发明所提供的叠包集装机,结构合理,利用装置的缓存作用,在同样的输送掉包频率下,仅需单工位就能完成类似工作量的集装打包工作,仅需1人看管集包打包,明显节约了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装机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叠包集装机。
背景技术
大量的粒状、粉末状货物,包括水泥、化肥、粮食、饲料、化工原料等采用编织袋包装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包装方式。目前,袋装货包的集中搬运、中转、装卸已可使用机械化操作,避免人力、物力的过多消耗。如中国专利CN202337376 U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叠包集装机》,主要技术方案是:袋包输入装置的上方由高到低倾斜设置有袋包调直暂存滑板,袋包输入装置的输出端与叠包缓冲滑板一端连接,叠包缓冲滑板的另一端设置在由输入的袋包控制其动作的袋包集装门装置的上方,在袋包集装门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叠包箱运行轨道,在运行轨道上设置有两个可在运行轨道上自动轮换作业且与袋包集装门装置配合动作的叠包箱,所述的叠包箱的动作由袋包集装门装置的动作控制,袋包输入装置的动作由叠包箱的动作控制。
实际工作中上述叠包集装机存有以下缺点:1、货包从输送线到达叠包箱,中间经过缓冲滑板滑至袋包集装门装置,再由袋包集装门装置竖直掉入下方的叠包箱,其中袋包集装门装置的动作过程属于纯机械方式下料,可靠性较差,且其机械零件工作时间越长,之间的配合越不灵敏,易发生卡包、不能以最佳状态掉入叠包箱等现象;2、为实现上述专利中输送线上的连续性工作,必须采用双工位轮换作业,因若是单工位出包,货包打包时就需要输送线上暂停工作等待叠包箱复位,所以需利用双工作实现连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然而若只安排一人在运行轨道边侧来回走动看管叠包箱并打包,工人的劳动强度将较大,在奔走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实际工作时机械装置较大,运行轨道较长,一个人来回打包非常困难;所以在一定的输送掉包频率下,实际需要2人分别在运行轨道两侧看管叠包箱并打包,如此反而增加了人力成本;3、叠包箱承载的动作较多,结构复杂,其上安装的机械零件过多,检查维修及安装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叠包、可靠性好、生产成本较低的叠包集装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叠包集装机,在货包输送线输出端下方设置单列叠包装置,单列叠包装置的出包端连接堆包集装装置,堆包集装装置的另一端的下方设置有运行轨道,在运行轨道上设置有来回作业的叠包打包装置,堆包集装装置与叠包打包装置之间通过接料转移装置承接堆包集装装置上的货包并将其转移至叠包打包装置上。
本发明适用于小袋货包的叠包集装打包,货包从输送线上直接掉入单列叠包装置内形成单列的叠包,无需缓冲,叠包在堆包集装装置堆集码垛成若干列叠包相互挤靠的集包,再由接料转移装置承接集包并转移至叠包打包装置上,最后叠包打包装置在运行轨道上运行至另一侧空位处进行打包吊装。
单列叠包装置可自动叠包,由程序自动化控制,可靠性好;叠包在堆包集装装置上缓冲并集包,再一次性将若干列叠包一起转移至叠包打包装置上,为后续打包提供缓冲时间。如此,在同样的输送掉包频率下,仅需单工位就能完成类似工作量的集装打包工作,仅需1人看管集包打包,明显节约了人力成本。
进一步的,在单列叠包装置与堆包集装装置之间设置旋转输送机构。旋转输送机构用于缓存叠包及将叠包转向移送至堆包集装装置上。实际工作中,受工作环境空间所限,货包输送线的方向与打包吊装的方向可能不一致,存在一定的角度,利用旋转输送机构承接叠包再旋转相应角度,可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空间运用更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昕迪精密机械(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昕迪精密机械(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21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齿轮箱在线监测系统以及轨道列车
- 下一篇:一种电极烧蚀颗粒分布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