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的染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0833.2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5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卫林;王运利;曹根阳;盛丹;夏良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1/00 | 分类号: | D06P1/00;D06P1/39;D06P1/651;D06P1/653;D06P3/87;D06P3/85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锦纶 混纺 织物 染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的染色方法,属纺织印染加工技术领域。本方法采用将阳离子染料、苯乙酮、冰醋酸加入到乙醇和水混合溶液中配制成阳离子染料染液,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先对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中的芳纶纤维进行染色,然后采用酸性染料套染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中的锦纶纤维,以使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整体获得鲜艳、丰满、均匀的颜色,有效地解决了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染色时颜色一致性问题。加强了对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中芳纶纤维染色后的清洗作用,减少了阳离子染料对锦纶纤维的沾色,以及由此带来的染色牢度下降问题。本发明染色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可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染色的方法,属纺织印染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芳纶纤维包括芳纶1313和芳纶1414两种,其结构分别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芳纶纤维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性能特种纤维,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耐高温性、阻燃性,以及高强度,使得其广泛应用于耐高温热防护服、高温过滤材料、电绝缘纸、防火材料、消防服、军服、赛车服、航天飞行服等领域。由于芳纶纤维的特殊结构,使得其结晶度高,结构致密,玻璃化温度高达280℃左右,分子结构中不含极性的染色基团,因而芳纶纤维很难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染色。目前,资料文献中采用的染色方法主要有:原液着色法、有机溶剂染色法、超高温高压染色法、纤维的物理化学改性染色法等。染色使用的染料主要包括分散染料和阳离子染料。尽管采用比较严苛的染色条件,但芳纶纤维的染色效果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
锦纶纤维属于聚酰胺纤维的一类,商品名称为尼龙,具有高强高弹性的特点,在纺织品上主要用作弹性面料,如内衣、丝袜、泳装等。锦纶纤维包括聚己内酰胺和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即锦纶6和锦纶66。锦纶纤维中含有大量的极性氨基,在一定条件下,可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以及活性染料进行染色。酸性染料上染锦纶纤维着色鲜艳,吸尽率高,易于染得所希望的颜色。
芳纶纤维和锦纶纤维混纺构成的织物,结合了芳纶纤维的高强度、耐高温性能,以及锦纶纤维的弹性及易染得鲜艳颜色的性能等诸多优势,开发出的新型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面料,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对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的染色是一个技术难题,因为芳纶纤维常规条件下染色困难,在对芳纶纤维染色时,常会造成锦纶纤维的大量沾色。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4358140 A,申请公布日期2015年2月18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适用于锦纶、芳纶混纺纺织品的染色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利用载体对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虽然它能够在高温高压下用阳离子染料及套染锦纶的方法对芳纶、锦纶混纺织物染色,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工艺流程较长,需要控制的工艺参数较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难以染色的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是将阳离子染料、苯乙酮载体和冰醋酸加入到乙醇和水混合溶液中配制成阳离子染料染液,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有机溶剂乙醇及载体苯乙酮的协同作用,对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中的芳纶纤维进行染色,然后采用酸性染料套染其中的锦纶纤维,以使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整体获得鲜艳、丰满、均匀的颜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的染色方法,所述的染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预处理
将待染色的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置于预处理剂SSA的溶液中浸渍处理,其中,SSA的浓度为0.1~5g/L,浸渍温度为60~80℃,浸渍时间为5~30分钟,浸渍处理后取出芳纶和锦纶混纺织物,进行洗涤和烘干。
b.配制阳离子染料染液
将阳离子染料、苯乙酮、冰醋酸加入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配制成阳离子染料染液,其中阳离子染料的用量为对纤维重0.1~5%owf,苯乙酮用量为对纤维重1~2.5%owf,冰醋酸用量为对纤维重1~2%owf,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90%~60%:10%~40%,染液浴比为1:15~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08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墙面自动清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