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袋式电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7716.0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7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M·蔡;F·戴;Q·肖;L·杨;S·H·曾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87;H01M10/0583;H01M10/052;H01M2/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成城;邓雪萌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电池 方法 | ||
形成最外侧堆栈(其包括负极和布置在其相对表面上的隔膜),以制造袋式电池。形成内堆栈,包括正极和子堆栈(即具有布置在其相对表面上的隔膜的另一个负极,以及另一个正极)。内堆栈被布置在最外侧堆栈上,以形成芯堆栈,使得i)内堆栈的一端大体上对准最外侧堆栈的一端,ii)最外侧堆栈的另一端和一部分依然暴露,以及iii)内堆栈的正极毗邻最外侧堆栈的其中一个隔膜。最外侧堆栈的暴露部分围绕内堆栈的另一端折叠,并覆盖内堆栈外层的一部分。这样形成初始覆盖层。核心堆叠围绕初始覆盖层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折叠。
背景技术
二次或可充电锂基蓄电池通常用于固定式和便携式设备中,比如客户电子设备、汽车以及航空业中遇到的那些设备。锂类蓄电池已经得到普及,其原因众多,包括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当与其它类型的可充电蓄电池相比时不显现任何记忆效应、不使用时的低自放电速率、以及可以成形为广泛的多种形状(比如棱形)和尺寸,以便有效地填充电动车辆、移动手机和其它电子设备的可用空间。另外,锂基蓄电池在其使用寿命期限内经受重复电能循环的能力使得它们成为颇具吸引力和可靠的电源。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了制造袋式电池(pouch format cell)的方法的实例,以及极片(tab)的附接方法的实例。
在制造袋式电池的方法的实例中,形成最外侧堆栈,所述最外侧堆栈包括负极以及布置在负极的相对表面上的隔膜。还形成内堆栈,所述内堆栈包括正极,以及另一负极、另一正极以及布置在其它负极的相对表面上的其它隔膜的至少一个子堆栈。内堆栈被布置在最外侧堆栈上,使得i)内堆栈的一端大体上对准最外侧堆栈的一端,ii)最外侧堆栈的另一端和一部分依然暴露,以及iii)内堆栈的正极毗邻最外侧堆栈的其中一个隔膜。这样形成了芯堆栈。最外侧堆栈的暴露部分围绕内堆栈的另一端折叠,并覆盖内堆栈的外层的一部分,以形成初始覆盖层。芯堆栈围绕初始覆盖层的至少一部分折叠预定次数。
在极片附接方法的实例中,形成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包括毗邻电极布置的第一片箔,所述电极毗邻电极极片布置,所述电极极片毗邻第二片箔布置。焊接夹层结构。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本发明的实例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应着类似的、尽管可能不相同的部件。为了简洁的目的,具有前述功能的附图标记或特征可以或无需结合它们出现的其它附图进行描述。
图1A和图1B是本文公开的极片附接方法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和透视图;
图2A和图2B是用于制造袋式电池的方法的一个实例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其导致初始覆盖层的形成;
图3是被布置在最外侧堆栈上的内堆栈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内堆栈的一端大体上对准最外侧堆栈;
图4示出了制造袋式电池的方法的实例的另一部分,其中初始覆盖层和袋式电池示出为示意性截面图;以及
图5是袋式电池的一个实例的示意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锂基蓄电池通常通过可逆地在负极(有时称为阳极)和正极(有时称为阴极)之间传递锂离子来工作。负极和正极被布置在适于传导锂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所浸泡的高分子多孔隔膜的相对两侧上。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被嵌入/插入到负极中,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逸出。每个电极还与相应的集电器相关联,其通过使电流在负极和正极之间流过的可中断外部电路相连。锂基蓄电池的实例包括锂硫蓄电池(例如,锂负极与硫基正极配对)、硅硫蓄电池(例如,硅基负极与硫基正极配对)、锂离子蓄电池(例如,非锂基负极与锂基正极配对)、以及锂-锂蓄电池(例如,锂基正极和锂基负极配对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77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