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吊桥式防洪饲养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6549.8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吴丛迪;胡诗倩;徐灿;汪桂玲;王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俊寅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吊桥 防洪 饲养 | ||
1.一种新型吊桥式防洪饲养池,包括防洪饲养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饲养池本体(1)的左侧设有饲养池净化装置(11),所述防洪饲养池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龟背式池塘(2),所述防洪饲养池本体(1)的内部设有暂养区(3),所述暂养区(3)位于防洪饲养池本体(1)的右侧,所述暂养区(3)的外侧设有钢支架(4),所述暂养区(3)的内部设有防护桩(5),所述防护桩(5)的外侧套接有浮球(6),所述浮球(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厚网片(7),所述暂养区(3)的内部设有太阳能增氧机(8),所述太阳能增氧机(8)的顶部与太阳能增氧机(8)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板(9),所述暂养区(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桥式闸门(10),所述吊桥式闸门(10)的两侧设有绳索,绳索的另一端与防护桩(5)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加厚网片(7)为三层网片构成,所述加厚网片(7)位于暂养区(3)的内部;
所述暂养区(3)呈三角形形状,所述防护桩(5)的数量为三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吊桥式防洪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池净化装置(11)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入水管(12),所述饲养池净化装置(11)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3),所述入水管(12)位于出水管(13)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吊桥式防洪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池净化装置(11)的内部设有净化室(14),所述净化室(14)的内部设有沉淀池(15),所述净化室(14)的内部设有消毒池(16),所述净化室(14)的内部设有增氧池(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吊桥式防洪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20),所述入水管(12)的左侧与第一水泵(20)的右侧进行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水泵(20)的左侧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水管(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吊桥式防洪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池(1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24),所述出水管(13)的左侧与第二水泵(24)的右侧进行固定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吊桥式防洪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5)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连接水管(18),所述第一连接水管(18)的底部与消毒池(16)的顶部进行固定连通;
所述沉淀池(15)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二连接水管(19),所述第二连接水管(19)的底部与增氧池(17)的顶部进行固定连通;
所述增氧池(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氧气泵(22),所述氧气泵(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氧气排放管(23),所述氧气排放管(23)的另一端位于增氧池(17)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吊桥式防洪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5)面积的大小和增氧池(17)的面积大小相等,所述入水管(12)管径的大小和出水管(13)的管径大小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吊桥式防洪饲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12)呈L形形状,所述出水管(13)呈L形形状,所述入水管(12)的另一端位于龟背式池塘(2)的内部,所述出水管(13)的另一端位于龟背式池塘(2)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654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盐碱池塘构建结构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船载舱养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