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6501.7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9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庞伟;杜娟;张同义;吴琼;邸德家;毛军;艾爽;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李哲伟;张文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页岩气井 产量预测 实测数据 图版 理论模型 模型参数 构建 不规则裂缝 地层数据 生产动态 生产数据 试井分析 输入参数 压裂改造 分析 拟合 预设 预测 | ||
1.一种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页岩气井试井分析模型,构建理论模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
步骤二、获取待分析页岩气井的实测数据,根据所述实测数据构建实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其中,所述实测数据包括历史生产数据和地层数据;
步骤三、对所述理论模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和实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进行拟合,确定所述待分析页岩气井的产量预测的模型参数;
步骤四、根据预设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模型以及所述页岩气井的产量预测的模型参数,确定所述待分析页岩气井的预测产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理论模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的步骤包括:
计算理论模型数据下的产量规整化压力和产量规整化压力导数,基于所述页岩气井试井分析模型,绘制理论模型数据下的产量规整化压力与物质平衡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和产量规整化压力导数与物质平衡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得到所述理论模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或,
计算理论模型数据下的产量规整化压力积分和产量规整化压力积分导数,基于所述页岩气井试井分析模型,绘制理论模型数据下的产量规整化压力积分与物质平衡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和产量规整化压力积分导数与物质平衡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得到所述理论模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测数据构建实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的步骤包括:
计算实测数据下的产量规整化压力和产量规整化压力导数,基于所述页岩气井试井分析模型,绘制实测数据下的产量规整化压力与物质平衡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和产量规整化压力导数与物质平衡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得到所述实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或,
计算实测数据下的产量规整化压力积分和产量规整化压力积分导数,基于所述页岩气井试井分析模型,绘制实测数据下的产量规整化压力积分与物质平衡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和产量规整化压力积分导数与物质平衡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得到所述实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对所述待分析页岩气井进行产气剖面测试,得到所述待分析页岩气井的各条裂缝的产量,并根据所述各条裂缝的产量确定所述各条裂缝的长度比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条裂缝的长度比例等于各自产量的比例。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条裂缝的长度比例,对所述理论模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和实测数据的双对数图版进行拟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拟合后的双对数图版进行日产量、累计产量和压力拟合,确定出所述待分析页岩气井中各条裂缝的长度、渗透率以及SRV体积,得到所述待分析页岩气井的产量预测的模型参数。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四中:
根据所述页岩气井的产量预测的模型参数,计算所述待分析页岩气井的井底标准压力;
基于所述预设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模型,在预设的生产条件参数以及废弃条件参数下,根据所述井底标准压力确定所述待分析页岩气井的预测产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模型为:
其中,mwD表示页岩气井无量纲井底标准压力,tD表示无量纲时间,n表示裂缝段数,qDj表示页岩气井第j条裂缝的无量纲产量,SxD表示x方向的无量纲Green函数,SyD表示y方向的无量纲Green函数,xwD表示裂缝在横轴上的无量纲坐标位置,xwDj表示第j条裂缝在横轴上的无量纲坐标位置,ywD表示裂缝在纵轴上的坐标位置,ywDj表示第j条裂缝在纵轴上的无量纲坐标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65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