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裹酶的蚕丝纳米小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6253.6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2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政维;刘向阳;林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38/44;A61K47/46;A61P3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尤怀成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裹 蚕丝 纳米 小球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裹酶的蚕丝纳米小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蚕丝溶液;S2:将酶包裹进蚕丝,形成包裹酶的蚕丝纳米小球。制得的蚕丝纳米小球可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是在解酒药上的应用。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蚕丝纳米小球能有效保护包裹酶的活性,实现多种酶的串联反应,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酶包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裹酶的蚕丝纳米小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酶是生物体内必不可少的天然催化剂,几乎所有的生物反应都与它息息相关,如蛋白质合成和新陈代谢等。但是天然的生物酶很脆弱,暴露在常温下极易丧失活性,且对反应环境要求很高,保护酶的活性如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变得十分重要。
此外大多数的生物反应都是通过多种酶的串联反应完成的,在这些串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中间产物,而有些中间产物大多是对人体有害的。因此,研究者们通过将多种酶连接或包裹在一起的方法,来模拟体内的生物串联反应,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酶的反应活性,还可以高效地祛除有毒有害的中间产物,如过氧化物酶催化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然而,现有的包裹酶的材料多为高分子材料或者新型的无机材料,生物兼容性差,不利于在动物体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包裹酶的蚕丝纳米小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得一种能够同时有效保护多种酶的活性,实现多种酶之间的串联反应,同时又具备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的蚕丝纳米小球,并应用于医学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裹酶的蚕丝纳米小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蚕丝溶液,具体为:
S11、将蚕茧剪碎,置于5%的NaHCO3溶液中煮沸,并用玻璃棒搅拌30min,重复该步骤两次;
S12、用60℃去离子水洗涤步骤S11中所得蚕丝20min,重复该步骤三次;
S13、将洗涤过的蚕丝置于60℃烘箱中烘干,随后溶于9.3M的LiBr溶液中,60℃溶解4h;
S14、用去离子水透析步骤S13中所得蚕丝溶液两天,每2小时换一次水;
S15、将步骤S14中所得蚕丝溶液稀释至6%w/w;
S2、将酶包裹进蚕丝,形成包裹酶的蚕丝纳米小球,具体为:
S21、取步骤S1制得的蚕丝溶液,与酶溶液混合后置于冰箱中低温保存4-8小时,其中蚕丝溶液与酶溶液的体积比为5:1;
S22、取步骤S21中所得混合溶液,以每滴25ul的量缓慢滴入一定量的丙酮中,其中混合溶液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2:5,将所得溶液18000rpm离心30min;
S23、弃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超声洗涤并分散;
S24、将步骤S23中所得混合溶液18000rpm离心15min;
S25、重复步骤S23、S24三次,即制得包裹酶的蚕丝纳米小球。
所制得的蚕丝纳米小球由蚕丝纳米外壳及其包裹的酶核心组成,所述蚕丝纳米小球的粒径为50-150nm。
优选地,步骤S21所述的酶溶液中包含的酶种类为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酶溶液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质量比为4:1。
优选地,步骤S21所述的低温为4-10℃。
优选地,步骤S23所述超声洗涤具体为:40%功率超声30s后在振荡器上震荡2min,重复3-5次,直到分散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62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