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门锁的开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4914.1 | 申请日: | 2017-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8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唐皓;陈彬;张东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11401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昌平区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锁 开锁 方法 | ||
1.一种智能门锁的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云服务器将初始密钥和通信密钥通过预设置的方式分别发送至移动终端和智能门锁;
所述移动终端和智能门锁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建立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将初始密钥及预设的密钥数据通过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生成开锁验证码;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开锁验证码附加预设的密钥数据生成带有预设密钥数据的开锁验证码并发送至智能门锁;
所述智能门锁根据预设置的规则检查所述带有预设的密钥数据的开锁验证码的合法性;
当检查结果为所述带有预设密钥数据的开锁验证码合法时,智能门锁将所述开锁验证码与智能门锁生成的至少一个合法验证码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则执行开锁动作;
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智能门锁对每一个密钥均保存一个递增的计数器count值,每次开锁前,所述移动终端的计数器加1;所述移动终端将初始密钥及预设的密钥数据通过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生成开锁验证码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将初始token作为初始密钥及预设的密钥数据使用通信key进行加密生成开锁验证码;所述预设的密钥数据为计数器count值;所述智能门锁根据预设置的规则检查所述带有预设的密钥数据的开锁验证码的合法性包括:
所述智能门锁将所述带有预设的密钥数据的开锁验证码带有的计数器count值与本地保存的计数器count值比较;
如果所述开锁验证码带有的计数器值大于本地保存的值,则检查结果为所述带有计数器count值的开锁验证码合法;如果所述智能门锁发送的计数器值小于等于本地保存的值,则认为是数据包被重新播放,则检查结果为所述带有时间戳的开锁验证码为不合法,并将验证结果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传输反馈给所述移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的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将初始密钥和通信密钥通过预设置的方式分别发送至移动终端和智能门锁包括:
云服务器生成初始密钥和通信密钥;
所述云服务器将初始密钥和通信密钥通过安全的带外传输或者私有的加密通道,由云服务器分别发送至移动终端和智能门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的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根据预设置的规则检查所述带有预设的密钥数据的开锁验证码的合法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带有预设的密钥数据的开锁验证码合法,则智能门锁使用所述预设的密钥数据,将智能门锁本地保存的多个初始密钥分别与所述预设的密钥数据通过通信密钥进行加密生成对应的多个合法验证码保存至智能门锁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的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将初始密钥及预设的密钥数据通过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生成开锁验证码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将初始token作为初始密钥及预设的密钥数据使用通信密钥进行加密生成开锁验证码;所述预设的密钥数据为时间戳timestamp。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的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根据预设置的规则检查所述带有预设的密钥数据的开锁验证码的合法性包括:
所述智能门锁将时间戳与智能门锁内的时钟模块保存的时间做对比;所述时钟模块中的时间为自动匹配更新的标准时间;
如果偏差超过限定阈值,则判断所述开锁验证码是非法的数据包,则检查结果为所述带有预设的密钥数据的开锁验证码不合法,并将验证结果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传输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偏差是开锁验证码带有的时间戳与时钟模块保存的时间的差值;
如果偏差未超过限定阈值,则检查结果为所述带有预设的密钥数据的开锁验证码合法。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智能门锁的开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将所述开锁验证码与智能门锁生成的至少一个合法验证码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则执行开锁动作,包括:
当检查结果为所述带有时间戳的开锁验证码合法时,则开锁验证码与智能门锁内生成的至少一个合法验证码逐一进行比较;
若比较开锁验证码与其中一个合法验证码相同时,则确定匹配成功,智能门锁执行开锁动作;所述智能门锁将移动终端发送的带有时间戳的开锁验证码中的时间戳与智能门锁内的时间同步;断开无线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49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