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生成密钥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2915.2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7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秦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邓云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测试 过程 生成 密钥 方法 装置 | ||
一种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生成密钥的方法及装置,一个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接收自动化测试指令;根据所述自动化测试指令和预定脚本路径,通过脚本调用接口调用应用服务器上与所述预定脚本路径关联的密钥数据提取脚本,获取服务端密钥数据;根据本地终端密钥数据和所述服务端密钥数据生成密钥。本实施例中的方案,从而满足了密钥发生变化情况下的自动化测试的需求,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生成密钥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一些应用软件的测试过程中,例如第三方支付软件,经常会使用一些测试平台进行自动化测试,例如针对主站登录的测试,需要录入脚本、修改参数,然后模拟终端向服务端发起请求,然后再模拟自动化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这些录入的参数都是采用明文传参,即使是密码也是加密后传输。然而,终端与服务端通常采用的是对称算法进行加密,在针对这些应用软件的终端进行自动化测试时,必须用密钥解密参数后,才能看见原始的请求,然后再录入脚本、修改参数、模拟终端向服务端发起请求,因此,测试过程中的密钥的获取至关重要。
在目前的应用中,由于终端与服务端之间是采用DES加密,在进行自动化测试的过程中,由于密钥是存在终端的内存中,因而在测试过程中可以直接模拟终端提前可以拿到密钥,而且密钥不会发生变化,直接调用相关的加解密的API即可以完成自动化用例的测试。然而,在这种方式中,由于密钥不变,因而极有可能被黑客攻破,解密出原始字符串,拿到终端的请求参数,从而带来安全风险。而且,一旦密钥发生变化,将无法完成自动化测试的过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生成密钥的方法、一种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生成密钥的装置,以满足密钥发生变化情况下的自动化测试的需求,提高测试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生成密钥的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自动化测试指令;
根据所述自动化测试指令和预定脚本路径,通过脚本调用接口调用应用服务器上与所述预定脚本路径关联的密钥数据提取脚本,获取服务端密钥数据;
根据本地终端密钥数据和所述服务端密钥数据生成密钥。
一种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生成密钥的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自动化测试指令;
服务端密钥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自动化测试指令和预定脚本路径,通过脚本调用接口调用所述应用服务器上与所述预定脚本路径关联的密钥数据提取脚本,获取服务端密钥数据;
密钥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本地的终端密钥数据和所述服务端密钥数据生成密钥。
基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的方案,其在接收到自动化测试指令时,根据自动化测试指令和预定脚本路径,通过脚本调用接口调用应用服务器上与该预定脚本路径关联的密钥数据提取脚本,获取服务端密钥数据,然后根据本地终端密钥数据和所述服务端密钥数据生成密钥,其通过调用应用服务器上的密钥数据提取脚本,可以获得本来存放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服务端密钥数据,即便在密钥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用应用服务器上的密钥数据提取脚本获得应用服务器上生成的该服务端密钥数据,并进而结合测试时模拟的本地的终端密钥数据和服务端密钥数据生成密钥用到后续的自动化测试过程中,满足了密钥发生变化情况下的自动化测试的需求,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的方案的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的应用服务器的组成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生成密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2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防伪码的加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支持动态更新的近似邻检索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