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科恩达效应的燃烧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2708.7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4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任寅卉;李明宽;郭林;王擎宇;孟繁杰;李志军;孟瑞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亚乐士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D14/7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胡新瑞 |
地址: | 0306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气体 分配腔 石油液化气 导流板 喷射口 引流条 燃烧器组件 放空管道 活动设置 空气混合 两端封闭 燃烧器组 使用寿命 水平设置 圆柱壳状 蒸汽消烟 侧中部 导流 烧嘴 连通 喷射 燃气 燃烧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蒸汽消烟,利用科恩达效应改善烧嘴出口处燃气与空气混合,促使石油液化气燃烧完全的燃烧器组,使用寿命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利用科恩达效应的燃烧器组件,包括燃料气体分配腔、喷射口、引流条和导流板,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为两端封闭的圆柱壳状结构,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水平设置,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的下侧与石油液化气的放空管道连通,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的上侧中部设置有喷射口,所述导流板设置在燃料气体分配腔上,用于导流从喷射口喷射出的石油液化气,所述引流条活动设置导流板上,通过调整引流条的角度,用于引导石油液化气的流动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利用科恩达效应的燃烧器组件,属于冶金、煤化工、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废气石油液化气的处理。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煤化工企业的石油液化气处理时,燃烧器燃烧该废气时,都需增加蒸汽,从而达到充分燃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蒸汽消烟,利用科恩达效应改善烧嘴出口处燃气与空气混合,促使石油液化气燃烧完全的燃烧器组,使用寿命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利用科恩达效应的燃烧器组件,包括燃料气体分配腔、喷射口、引流条和导流板,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为两端封闭的圆柱壳状结构,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水平设置,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的下侧与石油液化气的放空管道连通,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的上侧中部设置有喷射口,所述导流板设置在燃料气体分配腔上,用于导流从喷射口喷射出的石油液化气,所述引流条活动设置导流板上,通过调整引流条的角度,用于引导石油液化气的流动方向。
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的下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在石油液化气的放空管道上。
所述连接管的下端通过法兰连接在石油液化气的放空管道上,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燃料气体分配腔一体成型。
所述导流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导流板为弧形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处理燃烧石油液化气时,无需增加蒸汽,利用科恩达效应到达无烟燃烧的效果,满足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为燃料气体分配腔、2为喷射口、3为引流条、4为导流板、5为连接管、6为法兰、7为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利用科恩达效应的燃烧器组件,包括燃料气体分配腔1、喷射口2、引流条3和导流板4,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1为两端封闭的圆柱壳状结构,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1水平设置,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1的下侧与石油液化气的放空管道连通,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1的上侧中部设置有喷射口2,所述导流板4设置在燃料气体分配腔1上,用于导流从喷射口2喷射出的石油液化气,所述引流条3活动设置导流板4上,通过调整引流条3的角度,用于引导石油液化气的流动方向。
所述燃料气体分配腔1的下端通过连接管5连接在石油液化气的放空管道上。
所述连接管5的下端通过法兰6连接在石油液化气的放空管道上,所述连接管5的上端与燃料气体分配腔1一体成型。
所述导流板4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7。
所述导流板4为弧形板,用于改变石油液化气的流速和燃烧器周围空气充分混合使气体沿导流板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亚乐士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亚乐士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2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