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液纳米促凝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2117.X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9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金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6 | 代理人: | 戴翔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纳米 促凝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液纳米促凝剂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血液纳米促凝剂。
背景技术
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提供结合蛋白、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的起到某些保护作用,是临床生化、免疫等试验检测的主要标本之一。一般情况下,离体后的血液标本需要60分钟以上才能完全凝固,难以满足实验室快速检测的需求。
促凝采血管在医学检验中广范应用,而促凝剂的质量对检验结果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在进行血清生化检测时,向血液中加入促凝剂以缩短凝血时间,传统的促凝剂为白陶土、脑磷脂和凝血酶,但是前两种成分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凝血酶需要配备专用的设备,耗资大。
因而,本发明有针对地设计出一种血液促凝剂,其血液促凝效果好、无菌、无热源、能稳定血糖结果,促凝粉少而促凝效果好,对检验生化、免疫等项目没有影响,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一种凝血时间短、不干扰检查结果、性能优异的血液促凝剂,并同时提供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血液促凝剂,由α-氢-ω-羟基(氧-1,2-乙二基)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山梨酯、聚山梨醇、二氧化硅粉末和异丙醇组成;
所述α-氢-ω-羟基(氧-1,2-乙二基)的聚合物、聚山梨酯、聚山梨醇和异丙醇的体积比为1~5:60~80:25~45:1000;
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3~6g:1000ml;
所述二氧化硅粉末和所述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8-16g:1000ml。
2.一种上述血液促凝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α-氢-ω-羟基(氧-1,2-乙二基)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异丙醇按比例混合,使用高剪切分散器充分混匀,直至混合溶液澄清透明,得到混合液A;
(2)将聚山梨酯、聚山梨醇和二氧化硅粉末按照比例混合,搅拌,然后使用高压均质机进行均质,得到混合物B;
(3)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A和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B进行混合,摇匀,即可。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高剪切分散器的转速为4000转/分钟。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使用高压均质机进行均质,具体操作为先用二级加压,加到200bar~250bar时,然后再用一级加压,加压至所需要研磨介质需要的压力,300bar~350bar,混合物在均质机中循环4次,均质结束后得到混合物B。
优选地,通过所述步骤(2)的均质使二氧化硅粉末与聚山梨酯、聚山梨酯充分混匀并使二氧化硅粉末达到纳米级。
优选地,所述血液促凝剂室温保存在促凝管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α-氢-ω-羟基(氧-1,2-乙二基)的聚合物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可以形成仿生膜,防止血液挂壁现象的产生。本发明的二氧化硅粉末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凝固
2.本发明的聚山梨酯可以帮助二氧化硅分散,与试管贴合均匀。聚山梨醇可以使各成分混合更均匀,同时降低血清中悬浮纤维蛋白丝的可能。
3.本发明所得到的促凝剂可以有效缩短血液凝固的时间,不会形成血液挂壁现象,分离血清效果很好,不会干扰生化和免疫学实验检测的结果,有效期长,具备优异的性能。
4.本发明产品保存的玻璃试管易清洗烤干、不要硅化、不需做内壁处理。
5.本发明血液促凝剂为无菌水基型,运输安全,血液促凝效果好、无菌、无热源、能稳定血糖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血液促凝剂时间对比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血液促凝剂稳定血糖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发明结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产品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的描述仅为便于理解和应用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保护的限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金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金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21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