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控释肥料生产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1902.3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0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茹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51 | 代理人: | 郑文涛 |
地址: | 31403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释 肥料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生产设备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控释肥料生产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不断壮大,肥料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以适应于农业生产的各领域需要。为了使包膜肥料在施入土壤里面的速效养分缓慢的释放出来,通常会将液态的包膜材料喷到肥料颗粒上,从而在肥料颗粒外部包裹上一层膜,用以控制肥效的发挥。上述包膜工序是在包膜机上进行,现有包膜机存在的问题是,在包膜时,包膜材料的粘性较强,肥料颗粒容易粘连成块或者粘附在料筒内壁上,进而会影响包膜效果,并且现有的肥料颗粒在包膜完成后需要另外使用烘干设备对其烘干,进而增加了设备成本。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缓控释肥料生产用装置,该生产装置在运行料筒频繁振动能有效防止肥料颗粒相互粘连或粘附在料筒内壁上,提高了包膜效果,并且肥料颗粒表面的包膜层能够及时被烘干,且无需另外购置烘干设备,从而能够降低设备成本。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缓控释肥料生产用装置,包括倾斜安装在机架上的料筒和适于驱动所述料筒绕自身中轴线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料筒的中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a为4~6°,所述料筒较高的一端设有进料口,所述料筒较低的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料筒内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设有喷淋头;所述料筒外侧设有辊筒装置,所述辊筒装置包括可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安装架、可自由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辊筒和设于所述安装架上部的抵压弹簧,所述抵压弹簧的一端抵在所述机架上,另一端抵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辊筒的轴线与所述料筒的中轴线平行,在所述抵压弹簧的作用下所述辊筒抵在所述料筒的外周壁上,所述安装架的移动方向为靠近和远离所述料筒的方向,所述辊筒的外周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沿料筒轴向延伸的凸条,所述料筒旋转时辊筒从所述凸条上经过;在所述料筒外部设置有除湿装置、循环风机和加热器,所述料筒的热风进口、所述除湿装置、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料筒的热风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形成热风循环回路,在所述热风循环回路中所述除湿装置与所述热风出口之间设有粉尘过滤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环绕固定在所述料筒外周壁上的齿圈、与所述齿圈相啮合的传动齿轮和驱动所述传动齿轮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传动齿轮受驱动旋转时带动所述料筒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条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半圆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料筒内周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沿料筒轴向延伸的凸板,所述凸板的高度为5~10cm。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采用本发明中的结构,在包膜时,肥料颗粒从进料口进入料筒内,料筒被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喷淋头向肥料颗粒上喷射液态的包膜材料,料筒旋转的过程中肥料颗粒在料筒内翻滚与包膜材料混合从而在其外部形成包膜层,而由于辊筒装置的存在且辊筒装置中辊筒与所述料筒的外周壁相抵,随着料筒持续旋转,当辊筒经过各凸条时撞击料筒,使料筒在旋转的同时伴随着频繁振动,进而能够及时将粘连的肥料颗粒振散和将粘附在料筒内壁上的肥料颗粒振落,能够有效保证包膜效果,最后经过包膜的肥料颗粒从出料口输出;另外,热风循环回路的存在能够将肥料颗粒表面的包膜层及时烘干,且无需另外购置烘干设备,从而能够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2为图1中料筒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料筒的正向视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热风循环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料筒;11-进料口;12-出料口;2-驱动机构;3-辊筒装置;31-安装架;32-辊筒;33-抵压弹簧;34-滚轮;4-凸板;5-凸条;6-传动齿轮;7-齿圈;8-驱动电机;9-喷淋头;01-除湿装置;02-循环风机;03-加热器;04-粉尘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19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