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空间信息表达方法及全空间信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9605.5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4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名;印洁;刘晓丽;武鹏达;马照亭;吴政;刘坡;刘振东;路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T1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宣圣义 |
地址: | 10003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信息 表达 方法 信息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空间信息表达方法及全空间信息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全空间信息静态描述:全空间信息包括物理世界中空间实体的位置坐标(x,y,z)和自然属性信息,以及网络虚拟世界;增加时间属性,为静态的空间实体附加时间标识,实现全空间信息的动态描述;提供统一时空标准下的地名地址标识、地址网格编码标识,以实现不同的空间实体之间基于地理空间位置或范围内的关联和整合。该系统包括空间实体基础描述模块、时间标识模块与地名址标识模块。本发明用于实现对物理世界中所有具有位置信息的空间实体在虚拟世界中的动态描述与融合交流,实现空间实体、专题数据的地理位置、自然属性、时间属性在统一时空基准下的全空间信息表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绘地理信息空间表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全空间信息表达方法及全空间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国内数字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众多成果,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的热潮。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对我国城市规划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传统城市规划和管理对象的基本时空概念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的阶段存在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在时间上,当前的时间区间的大幅缩短,数据的实时动态性需求不断增长。传统城市规划的时间区间通常是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基础测绘数据的采集往往也有1年、2年、5年的时间间隔,但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实时大数据的应用,使城市规划、数据采集的可能反应时间缩短到几天、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与位置相关的众源数据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在产生。与此同时,规划与数据的应用正在经历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传统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主要依赖于静态数据,但是大量实时数据的应用可以更方便地掌握城市的动态变化以及人和物在其中的流动。新的城市体系不再是一个静态平衡的体系,动态和不平衡将是常态。第二,从空间上看,空间数据的精度越来越高,极大的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精度,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及准确度,但同时城市各个部门(国土、规划等)都在根据自身业务基础建立了独特的地理单元划分标准,造成了多源空间数据在基本的空间单元上并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标准的地理参考体系,导致数据难以融合。
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一个对于复杂时空信息的表达方法,实现对于时空信息的全面、系统管理与应用,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全空间信息表达方法,并研发数据表达系统对其进行具体设计与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空间信息表达方法及全空间信息系统,实现对于所有具有位置标识信息的融合交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空间信息表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全空间信息静态描述:全空间信息包括物理世界中空间实体的位置坐标(x,y,z)和自然属性信息,以及利用IP地址、URL对计算机或用户的位置标识的网络虚拟世界;
B、增加时间属性,为静态的空间实体附加时间标识,实现全空间信息的动态描述;
C、提供统一时空标准下的地名地址标识、地址网格编码标识,以实现不同的空间实体之间基于地理空间位置或范围内的关联和整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物理世界包括地上实体与地下实体,地上实体分为室内与室外,地下实体包括地下管线、地下交通与地下活动场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A中,全空间信息静态描述通过空间实体基础描述模块实现,空间实体包含两种基本特征:空间数据及属性特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空间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矢量数据、影像数据、三维数据与实时位置数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B中,增加时间属性是将结构化的静态数据、非结构化的流式数据注入时间标识,形成以时间、空间、属性构成的地理实体空间立方体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96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