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柴油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9264.1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6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卢瑞;蔺旺梅;抗新新;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张弘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柴油 废水 预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柴油废水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柴油(Biodiesel)又名脂肪酸甲酯,是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种,它是生物质利用热裂解等技术得到的一种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有良好的润滑性,硫含量低。生物柴油是含氧量极高的复杂有机成分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主要是一些分子量大的有机物,几乎包括所有种类的含氧有机物,如:醚、醛、酮、酚、有机酸、醇等。复合型生物柴油是以废弃的动植物油、废机油及炼油厂的副产品为原料,再加入催化剂,经专用设备和特殊工艺合成。
生物柴油废水的主要成分和动植物油脂加工废水类似,含有动植物油、酸、碱、无机盐、固体悬浮物和大量有机物等。生物柴油为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分子量大,废水属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废水可生化性较差,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柴油废水主要产生于水洗阶段,是一种集悬浮油、乳化油、溶解性有机物及盐于一体的多相体系。
根据生物柴油废水的水质特性,采用常规生化处理方法难以使出水稳定达到排放标准,而单纯采用物理、化学或物化方法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生物柴油废水生化性差,但废水成分能生化。通常采用好氧—厌氧组合工艺、隔油沉淀/气浮/UASB/SBR/MBR组合工艺、预处理+生化处理工艺等工艺。简介如下:
1)好氧—厌氧组合工艺
好氧吸附处理系统中,由于吸附剂的吸附滞留作用,延长了污染物质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理论上系统的吸附容量越大,污染物被截留在系统中的时间越长。在截留过程中,不同有机污染物在吸附质的表面和空隙中可经过好氧与部分厌氧反应而逐步降解,这一降解作用将降低系统中被吸附污染物的量,从而维持系统的吸附能力。
厌氧吸附处理:厌氧吸附装置和试验步骤与好氧吸附试验相同,差别是在处理过程中不嚗气。处理流程连续循环进行,直到加入废水原液批次后,厌氧吸附处理系统吸附趋向饱和为止,由于废水样本的差异,好氧吸附各级系统中COD的去除率有一定变化。对吸附处理系统进行嚗气供氧,可有效提高系统中被吸附有机染物的生物降解率,从而维持系统的吸附能力,石油和动植物油去除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经过处理的废水可达标排放。
2)隔油沉淀/气浮/UASB/SBR/MBR组合工艺
预处理/UASB/SBR,回用工艺采用MBR。生产废水经过粗格栅进入隔油沉淀池,进行初步隔油和沉淀,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浮油。隔油池隔出的油脂排入储油池储存。经过隔油沉淀池后,废水进入曝气调节池进行水量、水质调节以及pH调整。废水经调节池的泵提升至气浮池、进行破乳、除油,同时降低废水的COD,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通过厌氧菌分解水中有机物,为后续的好氧处理提供有利的水质条件。UASB的出水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在SBR池内进行好氧处理。在SBR池内通过好氧微生物降解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经沉淀后通过滗水器出水。SBR出水进入MBR反应池,出水经消毒后达到回用的要求。
3)预处理+生化处理工艺
生物柴油是生物质利用热裂解等技术得到的一种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生物柴油是含氧量极高的复杂有机成分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主要是一些分子量大的有机物,几乎包括所有种类的含氧有机物。系统采用物化预处理+主体生化工艺,物化预处理主要作用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将长链有机物分解成短链小分子,然后进入生化系统处理。该工艺成熟,系统出水稳定,使系统出水稳定达标排放。
上述工艺均能解决生物柴油废水污染难题,但由于生物柴油有机物含量高,含有一定的油脂,降解时时间较长,一些企业降解一次需要1~2个时间,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柴油废水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大大的减轻了生物处理的难度,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柴油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电解:取铝条、活性炭颗粒加入到生物柴油废水,再持续通入空气,并在35~45℃下反应18~24h,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滤液和反应后的铝条、活性炭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92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