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相关的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6195.9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5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凯毅;黄致闳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显示装置 驱动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方法及相关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方法用于包括多个像素单元的一显示装置,其中每一像素单元包括以串联方式连接的多个晶体管。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多个数据更新区间中每两个连续的数据更新区间之间的多个间隔中一补偿间隔,调整所述多个晶体管中一第一晶体管的一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来关闭所述第一晶体管,且在所述多个晶体管中至少一第二晶体管的至少一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上产生一补偿波形;其中在所述多个数据更新区间中,每一像素单元的所述多个晶体管会在一特定区间内同时导通,以更新每一像素单元的一数据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相关的驱动装置,尤其涉及指一种能够减轻显示装置中晶体管临界电压漂移现象的驱动方法及相关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外型轻薄、低辐射、体积小及低耗能等优点,广泛地应用在笔记本计算机或平面电视等资讯产品上。因此,液晶显示器已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Display)成为市场主流,其中又以主动矩阵式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Active Matrix TFT LCD)最受欢迎。简单来说,主动矩阵式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系统主要由一时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源极驱动器(Source Driver)以及栅极驱动器(Gate Driver)所构成。源极驱动器及栅极驱动器分别控制数据线(Data Line)及扫描线(Scan Line),其在面板上相互交叉形成电路单元矩阵,而每个电路单元(Cell)包含液晶分子及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是栅极驱动器先将扫描信号送至晶体管的栅极,使晶体管导通,同时源极驱动器将时序控制器送来的数据转换成输出电压后,将输出电压传送至晶体管的源极,此时液晶一端的电压会等于晶体管漏极的电压,并根据漏极电压改变液晶分子的倾斜角度,进而改变透光率达到显示不同颜色的目的,其中美国专利US8477092与美国专利US8248341也各自提供了相异的驱动显示方式。
为了降低液晶显示器的功率消耗,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系统可动态地降低帧率,以在不影响显示质量的情况下省去耗费于更新画面的功率。当液晶显示器的帧率降低至极低频率(如1赫兹)时,液晶显示器中每个电路单元的晶体管栅极将会长时间接收负的栅极电压。在此状况下,晶体管的临界电压会逐渐降低,进而可能导致液晶显示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如何减轻晶体管的临界电压的漂移现象便成为业界亟欲探讨的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显示装置中晶体管临界电压漂移现象的驱动方法及相关的驱动装置。
在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驱动方法,用于包括多个像素单元的一显示装置,其中每一像素单元包括以串联方式连接的多个晶体管。该驱动方法包括在多个数据更新区间中每两个连续的数据更新区间之间的多个间隔中一补偿间隔中,调整该多个晶体管中一第一晶体管的一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来关闭该第一晶体管,且在该多个晶体管中至少一第二晶体管的至少一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上产生一补偿波形;其中在该多个数据更新区间中,每一像素单元的该多个晶体管会在一特定区间内同时导通,以更新每一像素单元的一数据电压。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驱动装置,用于包括多个像素单元的一显示装置,其中每一像素单元包括以串联方式连接的多个晶体管。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模块,用来根据一控制信号,产生控制每一像素单元中该多个晶体管的多个栅极驱动信号;以及一控制模块,用来在多个数据更新区间中每两个连续的数据更新区间之间的多个间隔中一补偿间隔中,调整该多个栅极驱动信号中用来控制该多个晶体管中一第一晶体管的一第一栅极驱动信号来关闭该第一晶体管,且在该多个栅极驱动信号中用来控制该多个晶体管中至少一第二晶体管的至少一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上产生一补偿波形;其中在该多个数据更新区间中,每一像素单元的该多个晶体管会在一特定区间内同时导通,以更新每一像素单元的一数据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61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艺小摆设(苗家乐)
- 下一篇:窗扇型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