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倒伏早期诊断与防治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29540.6 申请日: 2017-01-16
公开(公告)号: CN106577079A 公开(公告)日: 2017-04-26
发明(设计)人: 徐富贤;张林;蒋鹏;郭晓艺;熊洪;朱永川;周兴兵;刘茂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6/00 分类号: A01G16/00;A01G13/00
代理公司: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1 代理人: 孙恩源
地址: 6180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稻 倒伏 早期 诊断 防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种植方法,尤其是一种防治水稻倒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大面积水稻生产永衡的主题。然而水稻高产常伴随着倒伏发生,以致稻谷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机收难度增大。因此,在高产前提下如何控制植株倒伏已成为一个长期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关于水稻倒伏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主要涉及到3个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水稻植株茎秆机械强度与抗倒性关系研究指出,采取遗传改良降低植株高度,缩短基部Ⅰ、Ⅱ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度、茎壁厚度、基部节间充实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单位体积内木质数和纤维素含量,可增强品种自身抗倒机能。第二方面,农艺措施对抗倒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降低本田栽秧密度、减少施氮量、适期晒田、及时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植株抗倒性。第三方面,化学调控防止倒伏研究认为,在水稻拔节以前喷施化学药品来防止水稻植株基部第Ⅰ、Ⅱ节过度生长,如多效唑和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起到调控水稻株型以降低倒伏风险的目的。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对水稻施用防倒剂能够有效防止水稻倒伏,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需要施用防倒剂。研究表明,使用防倒剂对水稻幼穗分化有较大抑制作用,以致穗粒数会明显减少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即便能合理的控制防倒剂用量和施用时机,也可能会对综合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因不必要的防倒剂施用而推高生产成本和用工成本,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济、环保发展。

现有技术对水稻的防倒措施有较多研究,但对有倒伏风险稻田如何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高产稳产方面的研究极少。

发明内容

为避免不必要的施用防倒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倒伏早期诊断与防治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稻倒伏早期诊断与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于本田最高苗期统计稻田每亩最高苗数;

B、针对统计结果每亩最高苗数≥22万株的稻田施用防倒剂,统计结果每亩最高苗数<22万株的稻田不施用防倒剂。

发明人提出,为避免不必要的施用防倒剂,就必须尽可能早的发现目标水稻倒伏的风险。但诊断时期越早,倒伏风险指标尚未形成,其诊断准确性越差。因此如何在早期发现水稻倒伏风险是水稻种植业的一大难题。

刘金友等在《水稻茎秆抗倒伏性与叶色的关系分析》一文中指出,抽穗期主茎顶部叶色可作为诊断水稻抗倒伏能力大小的指标。但抽穗期水稻生长节间长度和充实度已经定型,根据其诊断结果对生长过旺的稻田采取防倒调控为时已晚,生产实用性不强。

发明人提出,水稻优化施肥的高产抗倒效应与本田基础肥力水平有关,生产上稻田肥力水平千差万别,导致出现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的现象。而本田最高苗数(最高苗数为本领域通用术语,具体是指:水稻移栽后其秧苗数不断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部分秧苗开始死去,致单位面积苗数下降并进行生殖生长期,在此期中单位面积苗数的最高值称为最高苗数)同样是本田基础肥力的反应,因此防倒剂施用适宜于苗期生长较旺盛的稻田。发明人在长期的统计和研究中发现,水稻倒伏指数与本田最高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见图1,图2),根据统计结果,本田最高苗数在22万株以上的稻田出现倒伏的风险极大,而本田最高苗数少于22万株的稻田其后期发生倒伏风险较小,施用防倒剂在增强了抗倒性同时因减少了穗粒数反而可能导致减产(由于施用防倒剂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穗粒数,导致减产,而不施用防倒剂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因倒伏而减产,对于本田最高苗数少于22万株的稻田,由于产生倒伏的风险和倒伏预期程度较低,综合来看,施用防倒剂收效较低或反而导致减产并因防倒剂消耗和人力消耗推高了生产成本,因此无施用的必要)。

因此发明人提出本田最高苗期可作为倒伏早期诊断的适宜时期,该时期水稻生长节间长度和充实度尚未定型,可及时根据诊断结果施用防倒剂降低稻田倒伏风险,或避免不必要的防倒剂施用,最终达到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最高苗期为本领域通用术语,具体是指:水稻移栽后单位面积的秧苗数达最大值时所处的时期。例如一季稻田的最高苗期为移栽后52~55天,两季稻田的最高苗期为移栽后32~35天(麦茬稻)或35~38天(油茬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B中所述的防倒剂由具有增加水稻基部节壁厚和缩短水稻基部节长度作用的生长调节剂与防纹枯病农药按一定比例复配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9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