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多协议栈并存的通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4891.8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6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坤;许瑞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W80/00;H04W8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协议栈 多协议栈 业务数据复用 无线承载 用户面协议栈 协议栈处理 保证系统 接收数据 同一时刻 业务数据 传输 发送端 接收端 物理层 用户面 通信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多协议栈并存的通信方法,包括:所述多协议栈共用一个公共的物理层PHY;RRC信令无线承载SRB在所述多协议栈的任意一个协议栈中传输,与业务数据复用;业务数据无线承载DRB同一时刻只在一个协议栈中传输,并与该协议栈中的其他DRB的业务数据复用;发送端对发送数据进行协议栈类型标识;接收端接收数据并识别其协议栈类型,交由相应的协议栈处理。本发明支持5G新定义的用户面协议栈和4G LTE中定义的用户面协面协议栈的同时并存和使用,从而使所有业务在5G网中被支持,并保证系统效率和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多协议栈并存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速率、延迟、高速移动性、能效的追求,3GPP国际标准组织开始研发5G。RAN2在讨论5G无线协议栈架构时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复用LTE的必要功能,即5G的标准研究将站在4G的肩膀之上,而不是凭空全新打造新型的协议栈。这样做能够降低工作量加快标准进度,使得LTE-NR tight interworking能够更容易实现,也使得LTE和NR任何一方的新特性能够转更容易转化为另一方的特性。LTE的L2功能是NR的基准,可能会在NR中调整功能的顺序、在各层之间的划分,以及重复功能的合并。关于用户面协议栈,主要争论点包括重传、重排序、级联和分段。
从目前RAN2的讨论看,NR的用户面协议栈与LTE还有差别的,每层的功能划分也不同。例如级联功能Concatenation放入MAC层已经是大多数公司的共识,因为5G面临高速数据业务,这样更有利于高速数据业务的处理以及降低时延;但是这种处理方式的弊端就是会增加L2的数据包头的开销,特别针对低速数据业务,例如VOLTE业务。5G网络是要支持高速率数据业务,但是也会存在低速率数据业务。如何权衡所有类型业务的并发,并保证系统效率和性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多协议栈并存的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多协议栈共用一个公共的物理层PHY;
RRC信令无线承载SRB在所述多协议栈的任意一个协议栈中传输,与业务数据复用;
业务数据无线承载DRB同一时刻只在一个协议栈中传输,并与该协议栈中的其他DRB的业务数据复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
发送端对发送数据进行协议栈类型标识;
接收端接收数据并识别其协议栈类型,交由相应的协议栈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端对发送数据进行协议栈类型标识包括:发送端在MAC PDU包头中用预定义字段指示协议栈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端接收数据并识别其协议栈类型,交由相应的协议栈处理,包括:
接收端PHY层解码数据,解码成功后的传输块TB分别递交给各协议栈的MAC层,各协议栈的MAC层解码MAC包头根据其中所述预定义字段内容判断数据的议栈类型,如果判断为本协议栈数据则继续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递交给高层,否则丢弃;或者,
接收端的PHY层尝试解码传输块TB数据的MAC包头,根据其中所述预定义字段内容判断数据协议栈类型,然后将所述TB数据递交给对应的协议栈处理;或者,
在所述PHY层和MAC之间预定义一个公共的适配层,接收端的适配层接收PHY层解码成功的TB数据,根据其中的所述预定义字段内容判断数据协议栈类型,并将所述TB数据分发给相应的协议栈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端对发送数据进行协议栈类型标识包括:发送端的PHY层在对MAC层递交的TB数据进行CRC添加时,对所述CRC使用预定义的不同掩码,所述预定义的不同掩码指示不同的协议栈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8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