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半环绕式立交桥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4738.5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8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泉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04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3102 | 代理人: | 戴辉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环绕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立交桥,具体说是一种多层半环绕式立交桥。
背景技术
当前城市交通拥堵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布在城市路网中的每一个平交路口是造成拥堵的病源之根,其低下的通行能力制约了整个路网通行效能的发挥,对当前平交路口实施改造,提升其通行能力,使路网充分发挥能效,是整治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然、合理选择。传统立交桥又受到现有路口空间的限制,若扩大路口区域面积又面临高难度的拆迁征地工作和高额的补偿费用,研发一种既不扩大现有路口的面积,又具备通行能力强、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施工不需断交、且环保节能的立交桥对现有路口实施改造成为必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半环绕式立交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多层半环绕式立交桥,包括原平交车道及其上方分别设置的中层和顶层的半环绕式车道;其中:
顶层设置两条半环绕式直行车道,两端通过引桥与主道路连接,在半环绕式直行车道两侧分别设置左、右转向分流匝道,左、右转向分流匝道下行与中层直行车道连接,其中下行的左转弯分流匝道为弧线形设计;
中层设置两条半环绕式直行车道,两端通过引桥与主道路连接,在直行车道两侧分别设置左、右转向分流匝道,左转弯的车流通过左转分流匝道上行与顶层直行车道连接,上行的左转弯匝道为弧线形设计,右转分流匝道与顶层下行的直行车道连接;
引桥两侧的地面设置原平交车道,引桥的下方具备足够空间的区域设置多方向、多车道信号等待区。
进一步地,在中层和顶层引桥的右侧均设置供选择行驶的右转弯分流匝道,该右转弯分流匝道分别与顶层和中层的半环绕直行车道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降低桥梁荷载、缩短建造周期,采用钢结构模块化工厂生产,桥面采用具有防雨雪、冰冻及高防滑性能的钢格珊铺装,不仅降低了桥梁自重,且提高了引桥纵坡、缩短了引桥长度,从而降低了桥梁建造成本、提高了桥梁的适用性和可实施性。所述立交桥的结构及用材均可采用传统建造方式实施,故省略表述。
本发明所涉及的原平交车道是指原有地面车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车辆的不同类型和行驶的不同方向,做到了合理分流,使车辆各行其道,占比较大的直行车流实现了零等待、直线、快速通过路口,占比较少且速度较慢的转弯车辆通过环岛的自我疏散能力也达到了零等待、顺畅通过,大大提高了城市路网通行能力,减少了车辆路面行驶时间,降低了车辆的油耗和排放;因仅小型车辆上桥行驶,依其重量轻、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的特点,降低了桥梁荷载、缩小了环岛的水平弯曲半径和引桥长度,从而能更广泛的应用于城市路口的改造且大大降低了桥梁投资;因分流了90%车辆上桥,仅剩极少数车辆在平交路口行驶,大大提高了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路口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另外,该桥梁采用钢结构模块化工厂生产,桥面采用具有防雨雪、冰冻及高防滑性能的钢格珊铺装,降低了桥梁自重及建造成本、缩短了建造周期,有效提高了桥梁的适用性和可实施性。
该桥梁相对多层环岛式立交桥的区别在于增设了左转弯匝道,上桥后所有左转弯的车流均由匝道分流并汇入另一方向直行车道,避免了车流的交织和交叉,汇入匝道的长度均可为车辆提供足够的汇入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视图;
图2是图1顶层平面示意视图;
图3是图1中层平面示意视图;
图4是图1原平车道平面示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泉,未经张文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市道路中心停车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逆变器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