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位寄存器及栅极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1020.0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2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朱仁远;向东旭;李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19/28 | 分类号: | G11C19/28;G09G3/20;G09G3/3225;G09G3/36 |
代理公司: | 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位寄存器 栅极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上拉模块、输出模块、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其中,第一输入模块与输入信号端以及第一信号端电连接,通过输入信号端的控制将第一信号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第三节点;第二输入模块与输入信号端、第一信号端、第二信号端、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将输入信号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上拉模块与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二信号端以及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将第二信号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输出模块与第一信号端、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电连接,将第一信号端或者第二时钟信号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输出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及栅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的不断发展,消费群众对显示屏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显示屏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体现在栅极驱动电路以及组成栅极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上。
目前,移位寄存器多采用5T2C的结构(即包括5个TFT薄膜晶体管开关及2个电容)。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器,第一开关M1至第五开关M5均为P型薄膜晶体管。当输出端OUT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三开关M3因输出端OUT输出的低电平信号而打开,此时高电平信号端VGH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因第三开关M3打开而传输至第一节点N1。因第一节点N1为高电平信号,因此第五开关M5断开。如第一节点N1一直持续处于高电平状态,输出端OUT会输出异常,产生电路的竞争风险,造成移位寄存器不稳定。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稳定的移位寄存器及栅极驱动电路,能够在保证电路稳定并实现输出端正常输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上拉模块、输出模块、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输入模块与输入信号端以及第一信号端电连接,通过输入信号端的控制将第一信号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第三节点;
所述第二输入模块与所述输入信号端、所述第一信号端、第二信号端、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将所述输入信号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
所述上拉模块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所述第二信号端以及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将所述第二信号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
所述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电连接,将所述第一信号端或者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输入的信号传输至所述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稳定所述第三节点的电位;
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用于稳定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
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用于抬高或者拉低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N级上述所述的一种移位寄存器,其中N为正整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之一: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上拉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第一输入模块以及上拉模块与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二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与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二输入模块和上拉模块与第二节点电连接。其中,每半个周期,第一节点变为高电平信号,第二节点变为低电平信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输出端的稳定。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为9T3C结构(即9个TFT薄膜晶体管开关、3个电容),开关数量少且各个信号输入端数量也少,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窄边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10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闪存的擦除方法
- 下一篇: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