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残油量少的润滑脂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7032.6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4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郭广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广才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残油量少 润滑脂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脂输送领域,具体是一种残油量少的润滑脂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采购来整桶润滑脂后,根据生产需要用于各需润滑部位,都是用普通补脂泵往高压泵补油,存在以下缺陷:
一、为了克服较长的输送管路造成的阻力,泵源输送车的工作压力很高,容易发生泄漏,造成现场污染;现有润滑脂输送装置,对大桶润滑脂输送时,至桶底时仍有大量润滑脂剩余(20KG左右),造成大量浪费,不利于节约和环保;
二、更换大桶润滑脂时,劳动强度大,作业危险,易造成人身伤害。
生产中急需一种简单结构,使整桶润滑脂输送残留油最少,劳动强度低的供油设备,解决润滑脂的供油及输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油桶内存留残油少,降低成本的残油量少的润滑脂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残油量少的润滑脂输送装置,包括门形框架、滑车、法兰座气缸和高压气动风泵,所述门形框架内设有滑车,滑车连接悬臂的一端,悬臂的另一端设有吊架,吊架的底部安装吸油盘,吸油盘上设有吸油嘴,吸油嘴的一端与高压气动风泵的进油口相连,高压气动风泵的出油口与油管的一端相连,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吊架上设置的第一油管接头,第一油管接头通过软管连接第二油管接头,第二油管接头安装在门形框架上;悬臂的顶部连接气缸吊梁,气缸吊梁连接法兰座气缸的活塞杆,法兰座气缸安装在门形框架内;吸油盘的下方设有框架底座,门形框架的底部安装在框架底座上,框架底座内设有一排滚柱,门形框架下部靠近吸油盘的一侧设有挡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形框架上安装有电控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车的两侧设有滑轮,滑轮置于门形框架的两根立柱内侧的轨槽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形框架上设有报警装置,与悬臂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架安装在悬臂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油管接头与用油点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底座底部设有车轮。
该残油量少的润滑脂输送装置,其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第二油管接头与用油点之间用管道连接就位,保证无泄漏,然后将油桶立着移至底座上,油桶靠在挡架上,打开桶盖,缩回法兰座气缸活塞,滑车下移,吸油盘随之下降,当吸油嘴落入油桶的油面时,启动高压气动风泵,继续缩回法兰座气缸活塞,跟随油面下降直到油桶中油都被吸出,直至悬臂触发报警装置,吸油盘停止下降,高压气动风泵关闭;伸出法兰座气缸活塞,滑车上移,吸油盘随之上升,当吸油盘升至油桶外,法兰座气缸活塞停止运动,移走空油桶,操作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将整桶润滑脂最大限度的吸出,大大的降低成本,还起到环保作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工作危险,保护工人人身安全。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可固定于用油点附近,也可移动,解决润滑脂的供油及输送问题,减轻劳动程度,油桶内存留残油少,降低成本,符合环保安全卫生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残油量少的润滑脂输送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残油量少的润滑脂输送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残油量少的润滑脂输送装置,包括门形框架1、滑车2、法兰座气缸9和高压气动风泵5,所述门形框架1内设有滑车2,滑车2连接悬臂3的一端,悬臂3的另一端设有吊架6,吊架6的底部安装吸油盘8,吸油盘8上设有吸油嘴,吸油嘴的一端与高压气动风泵5的进油口相连,高压气动风泵5的出油口与油管的一端相连,油管的另一端连接吊架6上设置的第一油管接头,第一油管接头通过软管连接第二油管接头,第二油管接头安装在门形框架1上;悬臂3的顶部连接气缸吊梁7,气缸吊梁7连接法兰座气缸9的活塞杆,法兰座气缸9安装在门形框架1内。吸油盘8的下方设有框架底座4,门形框架1的底部安装在框架底座4上,框架底座4内设有一排滚柱11,门形框架1下部靠近吸油盘8的一侧设有挡架12。对油桶进行限位,滚柱11使得油桶放置更加轻松。
上述,门形框架1上安装有电控装置10。
上述,滑车2的两侧设有滑轮,滑轮置于门形框架1的两根立柱内侧的轨槽内。
上述,门形框架1上设有报警装置,与悬臂3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广才,未经郭广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70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