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底观光隧道一种结构形式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6656.6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4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贺维国;范国刚;邢永辉;于勇;郑余朝;郭卫社;吕洋;马军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67 | 分类号: | E02D29/0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观光 隧道 一种 结构 形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海底观光隧道一种结构形式。
背景技术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21世纪议程》的实施,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日趋突出。为了抢占海洋时代的新优势,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都相继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全球人口的趋海性也进一步增强,约65%集中在海岸带地区。全世界40个大知名旅游目的地中有37个是沿海国家或地区,沿海37个国家的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
“建设海洋强国”的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建设海洋强国,要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在这些方面,发展海洋旅游都能起到重要而独特的积极作用。
海洋旅游超越传统的海滨旅游概念,涉及海滨、海上、海下、近海、远洋等发展空间。海洋旅游发展是用巧妙的柔性方式保障国家利益,以融合的方式维护蓝色国土的权益。海洋旅游的发展不仅涉及领土安全,也涉及经济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中国海洋旅游发展备件完全成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建设蓝色经济区已经成为共识;南部沿海的海洋旅游和沿海城市旅游发展也风生水起。
传统的海底旅游项目有潜水和潜艇观光。潜水对旅游者的身体状况要求很高,还需专门的设备和专业人员指导;潜艇观光,一次能接纳游客的数量有限,观光窗口也有限。这直接制约了海下旅游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施工难度小、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的海底观光隧道一种结构形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观光窗口、基础桩、托板、吊装件;所述的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的横断面侧墙上设置有观光窗口;所述的基础桩的上端设置有托板,托板的上端设置有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所述的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吊装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吊装件为吊装环扣。
本发明操作时,根据水下地形及线路需求拟合出海底观光隧道平面、纵断面线型;根据线路平、纵断面线型,将海底隧道分成若干段,在陆上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并在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侧墙上埋设观光窗口;每段隧道间接头附近设置基础桩和托板,托板顶面标高与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结构底板底部标高相同;在施工基础桩和托板期间,可同时预制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并在隧道混凝土结构顶板预留吊装件;每段隧道预制完成后,将其在水中吊装对接,连通形成海底观光隧道。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海底观光隧道一种结构形式,隧道断面面积小、制造难度小、浮力小、安装方便、成本低,在修建小断面海底观光隧道时有独特优势,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桩基段横断面图;
图3是图2中A-A剖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1、观光窗口2、基础桩3、托板4、吊装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1、观光窗口2、基础桩3、托板4、吊装件5;所述的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1的横断面侧墙上设置有观光窗口2;所述的基础桩3的上端设置有托板4,托板4的上端设置有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1;所述的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吊装件5。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段式预制矩形隧道本体1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吊装件5为吊装环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66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长地下室无缝结构施工方法
- 下一篇:用于沉管隧道的最终接头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