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气氛压力烧结炉电极常见绝缘故障的维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4681.0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4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程东军;柯祖斌;李先容;王小英;张向东;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B7/06 | 分类号: | H05B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王育信 |
地址: | 6217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气氛 压力 烧结炉 电极 常见 绝缘 故障 维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气氛压力烧结炉电极常见绝缘故障的维修方法,包括:方案一:(1)支撑法拆取下区支腿连接板,取出BN绝缘环除碳;(2)回装下区支腿连接板。方案二:(1)拆取下区支腿连接板;(2)引入等高木条和垫木块支撑中区支腿连接板;(3)拆除支腿连接板,取出BN绝缘环除碳;(4)装配支腿连接板;(5)回装下区支腿连接板。方案三:(1)拆取下区支腿连接板;(2)引入对接式组合木条和垫木块支撑上区支腿连接板;(3)拆除支腿连接板,取出BN绝缘环除碳;(4)装配支腿连接板;(5)回装下区支腿连接板。本发明有效提高了对高温气氛压力烧结炉电极绝缘故障的自主维修能力,降低了设备的维修风险与厂家维修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温气氛压力烧结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温气氛压力烧结炉电极常见绝缘故障的维修方法。
背景技术
SIP500/1000-2000-10型高温气氛压力烧结炉,是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对工件进行烧结和致密化处理的先进设备,属于Ⅲ类压力容器。主要包括控制系统、加热系统、真空系统、冷却系统、辅助系统、加压烧结系统及安全系统等,采用的是复合碳毡保温筒内置石墨内胆结构。气氛压力烧结是新近发展的烧结工艺,尤其适宜烧结氮化物等结构复杂的陶瓷制品,而气氛压力烧结炉则是气氛压力烧结的关键。
然而,在使用该型号高温气氛压力烧结炉的过程中,例如在用于大尺寸氮化物陶瓷制品的生产中,由于该产品生产工艺的极其复杂性,炉内气氛由负压到无压再到高压的不断变化,导致发热体电极石墨连接部件时常出现打弧,以及困扰行业的氮化硼绝缘环“渗碳”、“炭化”等瓶颈问题产生,从而严重的制约着科研生产的进度。
对于上述类似故障的排除,设备制造厂家的维修人员,主要采取的是整体下降发热体后于炉外内分别拆除上、中、下加热区的方法,腾挪出维修操作空间后再逐一对故障电极进行绝缘环除碳或更换的办法解决。这种维修方式,不仅适用范围有限(例如针对电极锥头锥套因配合不当产生的打弧粘连现象,目前只能采取破坏性的拆除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对下区支腿连接板摘除和异地进行孔洞修复),而且全过程参与的维修人员较多(多达7人)、维修周期长、操作风险高(例如针对中上区锥头打弧与氮化硼绝缘环严重炭化问题,目前只能采取将发热体整体拆除分解后再更换绝缘环)。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高温气氛压力烧结炉电极常见绝缘故障的维修技术路线,最大程度降低炉内维修风险,并提高维修作业的效率,从而确保高温气氛压力烧结炉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气氛压力烧结炉电极常见绝缘故障的维修方法,其可以有效提高对烧结炉电极常见绝缘故障的自主维修能力,从而在确保其故障点位顺利拆卸装配、维持高温气氛压力烧结炉使用效果的同时,降低维修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基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下,设计了三套技术方案,分别如下所述:
方案一(下区电极故障点位维修)
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炉内的下区电极支腿连接板左右两侧各用一根木条对其进行等高支撑定位,然后利用下区发热体与隔热屏之间的间隙,将支腿连接板倾斜移出,实现下区电极支腿连接板的拆除,腾挪出下区电极故障点的空间,然后取出BN绝缘环打磨除碳或整体更换;
(2)将下区电极支腿连接板回装。
方案二(中区电极故障点位维修)
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紧邻中区故障电极处的下区电极支腿连接板右侧用一根木条对其进行等高支撑定位,然后利用下区发热体与隔热屏之间的间隙,将支腿连接板倾斜移出,实现下区电极支腿连接板的拆除,并同步清理下区发热体内BN绝缘环的积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4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