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回归验证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4544.7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7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冯俊杰;黄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回归 验证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片验证技术,具体指智能回归验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芯片开发过程当中,一旦设计代码做了修改,就有可能引入新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把已经完成了的验证用例重新跑一下,以确保设计代码的修改没有对已经验证过的功能造成影响,这一个过程叫做回归验证。
当验证人员发现设计代码中的BUG时,为修复BUG会修改设计代码。为了保证BUG确实被修复,需要重点回归发现问题的验证用例。但是在修复BUG的时候有可能没有完全修复;也有可能修复了一个BUG,却引入了另外一个BUG,使原本验证通过的用例不能通过。所以需要回归来分析,针对此BUG是否需要增加新的用例,是否对原来已经验证过的用例有影响。
当设计代码当中增加或者删除了一些功能时,代码会发生修改。新代码加入的时候,除了新加入的代码当中有可能含有BUG之外,还有可能对原有的代码带来影响。当然删除代码的时候也有可能造成影响。
因此,每当设计代码发生变化,就必须回归验证现有的功能,以便确定修改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检查修改是否损害了原有的正常功能。同时,还需要补充新的激励来验证新的或被修改了的功能。回归验证开始成为芯片流片前进行的最频繁的活动之一,是芯片开发阶段的核心工作之一,在验证阶段占有较高的比重。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不断进步,片上系统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产品上市时间的压力逐渐增大。随着验证激励的不断增加,验证方法从定向激励向消耗时间更长的随机激励进行转变,一次回归的时间由开始的半天增加为几天,回归验证在整个验证阶段的时间占比正逐渐提高,开始慢慢成为验证阶段的瓶颈,乃至开始成为整个开发阶段的一个瓶颈。
通常的做法是验证人员对验证模块划分后,建立多个仿真目录同时进行回归。这种方法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缺陷。一方面由于人工建立的仿真目录有限,回归的效率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参与回归的人员较多,在验证环境、验证激励以及回归条件的一致性上总是会引起二次迭代;占用了较多的人力资源,效率却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同时对验证质量的监控和验证过程的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回归验证在芯片开发阶段日益凸显的问题。本发明只需进行一些回归配置,即可完成验证环境和验证激励的更新,同时利用服务器集群的特性,将多任务并行提交到各个服务器上,极大的利用了服务器资源,并且对回归结果进行了自动统计整理,相对于传统的回归验证方式,将回归验证的时间压缩了5到10倍,大大的节省了人工统计所耗费的资源。既从根本上解决了回归验证时间耗时长的问题,又提升了验证质量的监控和验证过程的管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智能回归验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不同阶段的回归需求,对回归配置文件进行配置,如仿真级别(前仿真、网表级仿真)、覆盖率统计、时钟条件、占空比等参数配置;
2)根据配置文件中的信息,自动从SVN导出仿真所需文件;
3)根据配置信息,对回归维度进行遍历组合,生成回归激励列表;
4)对生成的回归激励列表,根据配置的并行仿真个数,启动并行仿真处理;
5)待并行仿真处理完成后,调用回归结果处理,生成仿真结果报告文件,包括各模块激励数目、正确结束激励数目、需确认激励数目及需确认信息的激励列表等;
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智能回归验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根据不同阶段的回归需求,对回归配置文件进行配置包括如下部分,
1)回归验证需要开启的并行仿真个数;
2)仿真文件所在SVN路径;
3)仿真级别(前仿真、网表级仿真)、覆盖率统计、时钟条件、占空比等参数配置;
4)屏蔽某些条件下不需要回归的激励;
3.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智能的回归验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对生成的回归激励列表,根据配置的并行仿真个数,启动并行仿真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仿真并行数目参数,建立并行仿真所需临时目录;
2)根据配置的并行仿真数目,提交并行仿真,动态调整已提交的并行仿真数目不超过所配置的并行仿真数目;
3)对由于仿真工具异常导致未正常结束的激励,进行了二次仿真提交的纠错处理;
4)对仿真过程中需要确认的激励,实时保存log路径到特定文件中;
5)将仿真结果保存到带有时间戳的特定目录下;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4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