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车多传感器数据同步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4118.3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5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慧岩;王博洋;翟涌;韩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5B19/042;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马东伟;王涛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传感器 数据 同步 采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车多传感器数据同步采集系统,包括:环境感知数据采集装置、以太网交换机1、惯导数据采集装置、整车控制器、指令下发及整车状态反馈Nport、以太网交换机2、规划工控机、感知工控机、CAN数据采集设备、CAN网络、CAN网络数据采集装置;规划工控机中保存了CAN网络数据、整车控制器通过CAN网络下发的底层时间和CAN数据采集设备自身定时器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以及惯导数据,感知工控机中保存了环境感知数据,实现了以整车控制器下发的底层时间为标志的CAN网络数据、环境感知数据和惯导数据的同步关联,经测试稳定可靠,为实现无人车环境信息数据、导航定位数据、车辆姿态信息以及车辆底层状态信息的同步回放提供了技术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车多传感器数据同步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技术作为当今车辆的前沿技术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车辆数据采集系统俗称黑匣子,是一种能够采集、保存并能够实现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回放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其采集的数据以车辆底层数据为主,包括了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
但无人车所搭载的传感设备众多,除了车辆底层数据,如发动机转速、档位、扭矩等;还包括了组合导航系统所输出的位置信息和姿态信息,如经纬度、高度、航向角、俯仰角等;以及环境感知系统所采集的激光雷达信息、视觉信息等。
综上所述,无人车数据采集系统需要采集环境信息、导航定位信息、车辆姿态信息以及车辆底层状态信息,现有的车载信息采集系统显然难以应对,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人车多传感器数据同步采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无人车数据采集系统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人车多传感器数据同步采集系统,包括环境感知数据采集装置、以太网交换机1、惯导数据采集装置、整车控制器、指令下发及整车状态反馈Nport、以太网交换机2、规划工控机、感知工控机、CAN数据采集设备、CAN网络、CAN网络数据采集装置;
其中,环境感知数据采集装置与以太网交换机1相连;以太网交换机1与感知工控机相连;整车控制器与指令下发及整车状态反馈Nport相连,惯导数据采集装置、指令下发及整车状态反馈Nport与以太网交换机2相连;以太网交换机2与感知工控机以及规划工控机相连;CAN数据采集设备与规划工控机相连,CAN数据采集设备通过CAN网络与CAN网络数据采集装置相连。
所述环境感知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双目相机、32线激光雷达、64线激光雷达;
所述惯导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惯导串口0、惯导数据接收Nport;
所述CAN网络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整车控制器、转向控制器、AMT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和扭矩传感器;
所述规划工控机还包括规划工控机网口1和规划工控机网口2;
所述感知工控机还包括感知工控机网口1和感知工控机网口2;
所述CAN网络还包括CAN1网络和CAN2网络;
所述CAN数据采集设备还包括CAN数据采集USB接口。
以太网交换机1与感知工控机之间通过感知工控机网口1相连;
惯导串口0与惯导数据接收Nport相连,惯导数据接收Nport与以太网交换机2相连;
以太网交换机2与感知工控机之间通过感知工控机网口2相连,与规划工控机之间通过规划工控机网口2相连,规划工控机网口1为预留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41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