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心电检测与血压监测的智能袖套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13237.7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1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孙淼;郑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04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检测 血压 监测 智能 袖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心电检测与血压监测的智能袖套。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老龄化所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也愈发显著,首先体现在一些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其中就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但是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使得他们前往医院看病十分不便。因此,远程医疗将在未来成为医疗体系服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心脏病,高血压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体表心电信号和血压信号是生理状态的反映。到目前为止,心脏病与高血压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医院的大型诊疗设备。但是,心脏病的发病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一过性。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随身疾病监控。可移动的无线检测设备能够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长期的监护,在其发病时能够提供及时的报警,获得尽快的救治。
当前心电检测设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固定的心电检测设备,这种设备检测效果好,校测结果全面稳定,但是不可移动,不能做到一般病人在正常日常生活中的实时监控。
另外一种主要的心电检测设备是移动监测设备,当前很多是基于手环,这种设备存在电极片与皮肤接触不良的问题,当患者处于运动状态,手环难以稳定在皮肤表面,会引入较大误差。除此之外,对于不同胖瘦人群,手环的大小难以调整,对于较瘦的人,难以保证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
而且,现在存在的可移动穿戴设备检测技术中,更多的是基于心率监测的,对于心电图的检测的设备几乎没有,这是因为心电图检测一般不能仅仅从一处采集心电信号。而心电图中所包含的信息,是远远大于心率检测所包含的信息的,可以从心电图对患者的近期疾病情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除此之外,现在存在的设备中,还存在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的方式主要是基于纽扣电池或者蓄电池进行供电,存在续航能力短,无法做到不间断监护病人,若病人在设备停电或者正在充电时,突发意外情况,难以起到监护并报警的作用;如果购买两个设备,又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智能袖套,实现对心电信号和血压信号的实时监测与处理,并将信息与手机设备进行通讯,输出一份患者的近期病情报告,保证在突发状况下及时报警给其他人;保证在运动状态下使信号稳定可靠,并作为医疗分析的原始数据;同时,采用人体自身热量续航和无限充电结合的方式,使设备持续工作不断电。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心电检测与血压监测的智能袖套包括:
袖套本体、手机终端和云端服务器;以及
位于袖套本体上的供电模块;
位于袖套本体上的信号采集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的心电信号和血压;
位于袖套本体上的处理器控制模块,用于处理由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的信号,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无线收发模块和显示模块;
位于袖套本体、手机终端和云端服务器上的无线收发模块,用于袖套本体、手机终端和云端服务器之间的无线通讯;
位于袖套本体上的显示模块;
所述的云端服务器用于对输送进来的心电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相应的疾病信息,返回给手机终端。
所述的袖套本体采用记忆面料制成;位于其上的供电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处理器控制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显示模块集成于一块柔性电路板上,且内嵌于袖套本体的夹层中。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池和电源管理模块,电源使用锂电池供电,电源管理模块将电池电压转换为不同模块所需的电压。电源使用3.7V的锂电池供电,内部电源管理模块可以通过电源转换芯片将电压转换为+5V,+3.3V输出。
所述的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滤波电路、以及位于袖套本体下表面的电极片和压电传感器;所述的电极片测量皮肤表面的心电电压,所述的压电传感器感知血压变化,所述的滤波电路包括前置放大电路、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工频限波电路和A/D 转换电路;采集得到的信号首先经过前置放大电路,将信号放大,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最后经过工频限波电路去除环境中的干扰信号。
所述处理器控制模块为AD8232芯片或msp430芯片,用于对经过滤波的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并控制无线收发模块发送数据到云端服务器。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和4G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32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