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0466.3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2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超;吴宁;唐浩;李新县;栗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源 指示 方法 用户 设备 网络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多个第一系统参数的频域资源的分配信息,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并在多个第一系统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系统参数的频域资源对应的时频资源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元素上传输物理信道对应的信息和/或物理信号对应的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指示多个系统参数共存场景下的资源分配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已开展第五代网络(5th Generation,5G)新空口标准(NewRadio,NR)标准的制定,灵活支持多种系统参数(numerology)是NR的重要特性之一。
不同系统参数,其对应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系统的子载波间隔有所不同。NR目前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包括15*2nkHz(n∈{-2,-1,...,5},对应于子载波间隔[3.75kHz,480kHz])。系统参数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的选择取决于频谱效率和抗频偏能力的折中。对于基于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的OFDM系统,一个符号包括符号部分和CP部分,在相同的CP开销下,子载波间隔越小,符号部分越长,OFDM符号周期越长,系统频谱效率越高,抗多普勒频移和相噪能力越弱。
在NR中,不同的业务,不同的场景对系统参数的需求不同。NR支持在一段带宽中可以通过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和/或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方式复用不同的系统参数。在RAN1#87会议中,也同意将多个系统参数动态地复用于同一段带宽中作为研究重点。
目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标准中给出的各种资源分配类型下的资源指示方法均针对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系统参数。例如,对于下行资源分配类型2,为用户设备分配的资源为一段连续的虚拟资源块(Virtual Resource Block,VRB),VRB到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映射方式可以是集中式,也可以是分布式。该资源分配类型下的资源指示方法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来指示,采用DCI格式中的一个比特来指示映射方式是集中式还是分布式,采用DCI格式中的资源指示位来指示为用户设备分配的起始资源块以及连续分配的资源块的长度。
但是,针对15kHz对应的系统参数的资源指示方法能够指示单系统参数场景下的资源分配情况,不能指示多个系统参数共存场景下的资源分配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能够指示多个系统参数共存场景下的资源分配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多个第一系统参数的频域资源的分配信息;用户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在多个第一系统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系统参数的频域资源对应的时频资源中的至少一个资源元素上传输物理信道对应的信息和/或物理信号对应的信息;
其中,第一系统参数包括第一子载波间隔大小、循环前缀长度、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符号长度和符号数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通过配置信息指示多个第一系统参数的频域资源,从而能够指示多个系统参数共存场景下的资源分配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04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接收节点、发送节点和传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