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资源控制消息的传输方法、中央单元及分布式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10278.0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2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娟;张大钧;许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单元 数据流 无线资源控制 无线资源控制消息 逻辑信道 中央单元 控制面 用户面 传输 映射 层级 网络 标示 传递方式 正确传输 架构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消息的传输方法、网络侧中央单元及网络侧分布式单元,其中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的传输方法包括:将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映射成用户面对应层级的数据流;将所述RRC消息的生效时间、逻辑信道标示以及所述数据流,通过用户面或者控制面发送给对应的网络侧分布式单元DU。本方案通过将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映射成用户面对应层级的数据流;并将RRC消息的生效时间、逻辑信道标示以及数据流,通过用户面或者控制面发送给对应的网络侧分布式单元DU,明确了5G系统下,CU与DU分离的架构中RRC消息的传递方式,保证了数据的正确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消息的传输方法、网络侧中央单元及网络侧分布式单元。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4G网络)系统中,进化型的统一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由多个基站eNodeb组成,eNodeB与EPC(Evolved Packet Core,4G核心网络)之间通过S1(基站与分组核心网EPC之间)接口连接,eNodeB之间通过X2(基站间)接口连接。在5G系统中,考虑引入一个中心节点(central unit)进行集中的控制和调度,无线资源控制RRC的功能以及部分层2(数据链路层)或/和层1(物理层)功能在该中心节点,基站其他功能部署在分布节点(distribute unit)上。5G网络中基站和核心网的接口(NG)中止于中央单元CU,基站之间的接口(Xn)也中止于CU。
下面对无线接入网RAN侧中央单元CU/分布式单元DU分离的可能方式以及目前有线接口的传输层协议进行简单说明。
1)RAN侧架构
两种可能的5G网络部署结构如下。
部署结构一:基站+终端
如图1所示,是典型的LTE架构。eNB下有多个小区(cell),连接态下终端UE与小区进行空口数据收发。
部署结构二:如图2所示,网络侧节点分为中央单元(CU,Central Unit)和分布式单元(DU,Distributed Unit),用户侧节点为终端UE,UE与DU之间通过传输点TRP进行信息交互。
2)5g中有线接口(NG,Xn)的传输层协议
考虑到接口控制信令需要较高的可靠性,控制面采用SCTP协议(Stream ControlTransmission Protocol,流量控制传输协议),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用户面主要采用GTP-U协议(点对点的隧道协议),主要考虑到3GPP内部定义的协议规范,有利于与原有系统的兼容。但是,GTP-U不能保证可靠传输。
3)RAN侧的CU与DU之间的分离:
在部署架构2中,需要考虑RAN侧的CU与DU之间分离的方式。目前有8种可能,如图5所示:
方式(option)1:RRC在CU,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LC,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AC以及物理层,射频RF在DU;
方式2:RRC,PDCP在CU,RLC,MAC以及物理层,RF在DU;
方式3:RRC,PDCP,RLC的高层(High-RLC,RLC-H)在CU,RLC的底层(Low-RLC,RLC-L),MAC以及物理层,RF在DU;
方式4:RRC,PDCP,RLC在CU,MAC以及物理层,RF在DU;
方式5:RRC,PDCP,RLC,MAC的高层(High-MAC)在CU,MAC的底层(Low-MAC)以及物理层,RF在DU;
方式6:RRC,PDCP,RLC,MAC在CU,物理层,RF在D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102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