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剩余可流动储量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9451.5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2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顾文欢;苑志旺;杨莉;杨宝泉;张迎春;卜范青;陈国宁;张昕;张旭;陈筱;葛尊增;张会来;康博韬;李晨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孙楠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剩余 流动 储量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剩余可流动储量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已有的油藏历史拟合后的数模模型中的含油饱和度分布,计算数模模型中任意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可动净油柱高度;2)计算数模模型中同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储层品质因子;3)计算数模模型同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油藏压力因子,并进行修正;4)根据得到的可动净油柱高度,储层品质因子和油藏压力因子,计算数模模型同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剩余可流动储量;5)根据得到的数模模型同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剩余可流动储量,分别计算油藏各层的剩余可流动储量,得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剩余可流动储量。本发明原理简单、计算结果客观、可操作性强,适用于任意类型油藏的剩余可流动储量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剩余可流动储量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剩余储量挖潜是油藏开发中后期的重点工作,国内外学者已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综合考虑可动油柱高度、储层物性和压力分布三种因素的剩余可流动储量评估方法。其中,可动油柱高度是真实反映油藏中可流动储量的关键参数,考虑到残余油饱和度的存在,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饱和度大并不能代表剩余储量大,应在剩余储量评估时去除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由此得到的结果才是油藏中可动的剩余储量。储层物性直接关系到可动油是否能够动用,储层物性过低,将导致单井产能过低、累积产油量低,难以满足经济性的要求。压力分布关系到储层的压力保持状况,是现有井网注采效果的直接体现,现有井网条件下的可动油富集区,为了更好的提供压力支持和动用储量,应根据压力保持状况选择性的部署生产井和注水井。
然而,现有对剩余可流动储量的评估中仅局限于利用剩余烃类体积与储层物性两种参数评估剩余储量;或者利用剩余烃类体积、储层物性与压力三种参数评估剩余储量,但是压力的表征方法,会出现剩余储量低值区变成高值区的问题,而且均未表征剩余可动油柱高度,因此对于剩余可流动储量的评估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剩余可流动储量评估方法,通过对可动油柱高度、储层物性和压力分布进行综合考虑,真实反映了油藏剩余可流动储量,可以用于对任意类型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可流动储量进行评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剩余可流动储量评估方法,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已有的油藏历史拟合后的数模模型中的含油饱和度分布,计算数模模型中任意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可动烃类高度,即可动净油柱高度Io,用于描述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2)根据已有的油藏历史拟合后的数模模型中的物性参数,计算数模模型中各网格的储层品质因子Ik,用于描述油藏储层综合物性分布特征;3)计算数模模型与步骤1)同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油藏压力因子Ip,并进行修正,用于描述油藏开发中后期压力场分布特征;4)根据得到的可动净油柱高度Io,储层品质因子Ik和油藏压力因子Ip,计算数模模型与步骤1)同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剩余可流动储量R'mre;5)根据得到的数模模型与步骤1)同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剩余可流动储量R'mre,分别计算油藏各层的剩余可流动储量,得到油藏开发中后期的剩余可流动储量Rmre。
所述步骤1)中,根据已有的油藏历史拟合后的数模模型中的含油饱和度分布,计算可动净油柱高度的方法为:
①根据已有的油藏历史拟合后的数模模型中的含油饱和度分布,计算任意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可动油饱和度:
Soa=(So-Sor);
式中,Soa为数模模型任意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可动油饱和度,无量纲;So为数模模型任意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含油饱和度,无量纲;Sor为数模模型任意一时间点下各网格的残余油饱和度,无量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94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