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射无人飞行器折叠翼的机翼同步展开系统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8850.X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9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龙;刘江;姚琪;白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晶辉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56 | 分类号: | B64C3/5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射 无人 飞行器 折叠 机翼 同步 展开 系统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射无人飞行器折叠翼的机翼同步展开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两套机翼伸展单元和同步齿轮机构;左、右机翼的机翼伸展单元通过折叠机翼过程中压缩弹簧产生的弹性恢复力使其绕主齿轮轴线旋转,旋转角度0~90度,以完成机翼的折叠展开功能;左、右盖板通过带有耳片的挡块与机身固连;同步齿轮机构的设计保证了左、右机翼的同步展开。为了减轻结构重量,提高飞行效率,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条件下,各个单元均做了减重处理。本发明能够可靠地实现折叠翼无人飞行器左、右机翼的准确定位和可靠展开,提高了无人飞行器弹射的成功率,进而大幅度提高了全机的可靠性,且具有设计合理、实施容易、成本低,折叠方式简单、快速,折叠后外形规则、美观,便于载运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弹射起飞的折叠翼无人飞行器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弹射无人飞行器折叠翼的机翼同步展开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弹射折叠翼飞行机器人与传统导弹和大型无人飞行器相比有诸多优势。与传统导弹相比,其体积小,操控性强,适合反恐,城市战争。与侦察型无人飞行器相比,它具有小型化,单兵可携带,快速进入作战区,战术灵活等优势。与攻击型无人飞行器相比,它能够精确投放炸弹,减少无辜伤亡,降低战争负面影响,具有便携性好,成本低,隐蔽性强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无人飞行器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在弹射过程中折叠翼的同步展开技术。一方面折叠翼同步展开系统连接机翼与机身,集中承受飞行时机翼所受的载荷;另一方面,还要实现机翼折叠状态时的收纳,弹射时的快速展开以及展开的位置锁定等功能。
折叠翼的驱动力方式。1弹簧力式。弹簧力式展开折叠翼以弹簧等弹力为动力展开机翼。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无需动力装置。2燃气作动式。燃气作动式弹翼展开机构以其展开迅速、动力大、展开到位可靠度高。但所需装置复杂,难于操作实施,安全性低。3电机驱动式。其特点是易于控制,展开精度较高,改装后可主动折叠机翼,其缺点是速度较慢,需要额外的功率输入。
同步传动机构。现有机械中高可靠性的同步传动机构的结构大多比较复杂,且成本较高,但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机构又往往存在同步不可靠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弹射无人飞行器折叠翼的机翼同步展开系统及使用方法,解决当前形势下的战场需求和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矛盾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和高可靠性,适用于弹射无人飞行器的折叠翼同步展开系统。
技术方案
一种弹射无人飞行器折叠翼的机翼同步展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套机翼伸展单元和同步齿轮机构;所述机翼伸展单元包括盖板、压缩弹簧和机翼连接单元;压缩弹簧位于盖板与机翼连接单元之间的非连通环形槽内,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非连通环形槽的端口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盖板下端的滑块上,盖板和机翼连接单元的中心设有通孔;两套机翼伸展单元以盖板为外,机翼连接单元为内布局设置,D齿轮13和C齿轮12同轴穿过两套机翼伸展单元中心的通孔,分别于两个机翼连接单元固连;所述同步齿轮机构的D齿轮13与A齿轮1的上齿轮外啮合,C齿轮12与B齿轮4外啮合,A齿轮1的下齿轮与B齿轮4外啮合;所述C齿轮12与D齿轮13的传动比为-1。
所述同步齿轮机构的齿数配合为:A齿轮1的上齿轮为18,A齿轮1的下齿轮为12,B齿轮4为40,C齿轮12为40,D齿轮13为60。
所述盖板和机翼连接单元上设有多个减重孔。
所述盖板的耳片上设有限制机翼连接单元展开角度不超过90度的挡块3。
所述左、右机翼的连接单元和带有耳片的挡块均采用聚丙烯塑料。
所述盖板采用碳纤维板制成。
所述四个齿轮采用铝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晶辉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西安晶辉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88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碳纤维单耳接头、其成形工艺及成形模具
- 下一篇:基于陀螺仪原理的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