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8421.2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2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唐浩;周国华;唐臻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实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解决两个载波无法重叠部署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确定与时隙集合对应的传输时间单元图案,该传输时间单元图案用于指示该时隙集合中的时隙中的传输时间单元所在的符号位置,该传输时间单元包含的符号个数小于该时隙包含的符号个数;向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中包含该时隙集合和该传输时间单元图案的信息,该传输时间单元的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时间单元图案。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信技术领域,一般采用频域复用(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FDM)技术来实现载波的部署,每个载波要求只用于传输一个用户的数据,且为了避免多个载波上传输的数据之间相互干扰,需要在载波与载波之间需要设置保护间隔。由于通过FDM技术部署载波时要求载波的带宽与可用频谱的宽度匹配,而载波的带宽一般固定的,例如,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中的载波的带宽一般为5M,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载波的带宽一般为1.4M,3M,5M,10M,15M,20M。因此,当可用频谱的宽度并不规则时,在部署载波的过程中会造成频谱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频谱资源浪费的问题,目前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法为将两个载波重叠部署,即允许两个载波的频谱重叠,通过对两个载波的重叠区域的处理,例如,在重叠区域内,按照传统的传输资源调度方式,通过调度不同的载波在不同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 Block,PRB)上,灵活的传输各自承载的业务数据,以使得两个载波可以共享频谱资源,从而达到灵活部署载波,节省频谱资源的目的。
然而,有的载波上不只需要传输其承载的业务数据,还存在一些在每个PRB的固定符号(symbol)位置都发送的全带宽物理信道和/或物理信号(一个PRB在时间上为一个时隙,每个时隙包含6个或7个符号)。例如在LTE载波上,在每个PRB的固定符号位置都会发送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在偶数时隙的PRB的固定符号位置都会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PDCCH)等。若将LTE载波与其他载波重叠部署,那么在重叠区域,按照传统的传输资源调度方式,则无法实现LTE载波与其他载波的传输资源调度,因此,LTE载波与其他载波之间无法重叠部署。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解决两个载波无法重叠部署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与时隙集合对应的传输时间单元图案,所述传输时间单元图案用于指示所述时隙集合中的时隙中的传输时间单元所在的符号位置,所述传输时间单元包含的符号个数小于所述时隙包含的符号个数;向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中包含所述时隙集合和所述传输时间单元图案的信息,所述传输时间单元的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时间单元图案。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能够通过确定的传输时间单元图案,指示终端以每个时隙中部分符号作为传输时间单元进行数据传输,即实现了终端设备在每个时隙的部分符号上传输数据,而不是在整个时隙上传输数据,那么,在剩余的符号上,网络侧设备可以调度给其他载波进而数据传输,进而可以实现该终端的使用的载波能够与其他载波重叠部署。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与时隙集合对应的传输时间单元图案,包括:根据第一载波在所述时隙中的符号占用情况,确定所述与时隙集合对应的传输时间单元图案,所述第一载波为与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载波重叠部署的载波。
在这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侧设备通过与终端设备使用的载波重叠部署的第一载波在时隙中的符号占用情况,确定传输时间单元图案,可以避免终端设备传输的数据与第一载波传输的数据之间相互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84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