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载用电设备供电特性试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8414.2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1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徐航;洪健;张辉;沈莲;寇红兵;黄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富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极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2162 上海市崇明县陈家镇前***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载 用电 设备 供电 特性 试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军用飞机上用电设备的地面试验系统,特别是指一种机载用电设备供电特性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军用飞机上的机载用电设备越来越多,为了确保机载用电设备在实际供电环境下能安全运行,国家制订了国军标GJB181系列飞机供电特性标准,明确机载用电设备的供电条件,因此机载用电设备装机前必须按照相应的供电标准进行供电特性测试;由于军用飞机上存在多个供电标准(例如直流28V、直流270V、交流115/400Hz等),不同供电标准要求的测试项目较多,至少也需要12项,且具体测试项目对供电的幅值及时间等参数要求非常严格,如何准确、高效率的完成供电特性的符合性试验成为机载设备研制和生产中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各个军用飞机总体以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单位,包括军方指定的一些检测机构,大部分采用不同的供电标准中的每项测试分别用不同的仪器设备自主搭建,这些试验存在以下一些缺点:
1)通用性差
由于军用飞机上的供电标准较多,多达7种供电标准,每种供电标准里的每个测试项目就需要不同的仪器、设备组合,而且试验的电气回路也不相同,因此,每次测试一种供电标准中的每个测试项目,就需要搭建一种电气测试回路以及不同的仪器设备。
2)工作效率低
由于每次测试一种供电标准中的每个测试项目,就需要搭建一种电气测试回路以及不同的仪器设备,试验准备工作时间长,而且每个测试项目的时间要求也较为长以及苛刻,人工调整仪器设备输出以及测量,造成参与测试人员多、劳动强度大、检测时间长、效率低。
3)可靠性低
由于是人工搭建测试回路,试验时还需要人工设置输出以及手动测量,大部分试验还需要重复性试验,人工设置试验参数以及手动测量,对试验人员的思想集中度是个考验,往往会在设置试验参数和手动测量过程中,出现人为失误,造成试验误判或漏判。
4)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
人工搭建的每种测试回路里,没有专门的计算机记录和保存测试的数据,参数记录不及时,事后补充不精确,没有数据追溯功能,且缺乏对试验过程的自动化管理以及分析,动态测试手段落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灵活、测量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可靠性好的的机载用电设备供电特性试验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机载用电设备供电特性试验系统,包括:电气回路及控制单元,所述电气回路及控制单元用于与被检测的机载设备连接,根据待测设备的类型选择相应的电气回路;谐波耦合单元,所述谐波耦合单元用于产生谐波信号并将谐波耦合到电气回路中;PXI检测单元,所述PXI检测单元用于测量待测设备的输入参数;外置程控电源单元,所述外置程控电源单元用于为整个设备供电;系统软件单元,所述系统软件单元向所述电气回路及控制单元、所述谐波耦合单元及所述PXI检测单元传输试验指令。
优选地,所述电气回路及控制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气回路、继电器电路及接触器。
优选地,所述谐波耦合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任意波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及低频耦合变压器。
优选地,所述PXI检测单元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交、直流万用表、交、直流功率计、频谱分析仪、频率计、相位计及高速数据采集器。
优选地,所述外置程控电源单元包括瞬变程控直流电源和高瞬变交流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可以满足多种飞机供电标准,包括自动切换各种试验项目的电气试验回路,解决通用性差的问题。
2采用计算机软件程序化控制整个试验过程,可以在计算机界面上设置试验要求,减少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杜绝人为误差。
3)由于采用计算机软件控制,所有试验数据可以实时存储,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溯源问题,并且对试验过程加以自动化管理。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机载用电设备供电特性试验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富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极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富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极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84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