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换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5616.1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7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孙继东;丁式平;何慧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能换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储能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储能技术是今后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设备,也是落实国家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的技术举措。
电热储能技术或称电能储热技术是储能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原理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并将能量以热能形式存储起来,需要时再将热能释放出来。目前主要以热源的方式应用于供暖、少量应用与工业热源等领域,是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电蓄热”、 “风电清洁供暖”和电网“移峰填谷”等项目最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电热储能技术比较成熟,其产品已开始得到应用,并逐渐开始向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其单位体积储能的体积密度高、单位能量(按每千瓦时折算)储能成本低廉,存在的问题是只能以热源的方式加以应用,因受应用方式的制约,导致其应用面和使用范围较窄。
如果能将电热储能设备所存储的热能再转化成电能加以应用,无疑会极大的扩展电热储能技术的应用范围,为电储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也为实现电能的低成本存储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对电网“移峰填谷”、加快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的建设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换热装置,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的电热储能装置只能作为热源提供热能,因受应用方式的制约,导致其应用面和使用范围较窄的问题,为电储能技术的应用及低成本存储电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能换热装置,包括罐体、位于罐体内的储能介质、多个加热器、多个换热管、换热输入总管和换热输出总管;所述的多个加热器竖直的均匀的放置于罐体内;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是一根根竖直放置的传热性较好的直管;所述多个换热管之间是相互并联,其顶端分别连接于换热输出总管,底端分别连接于换热输入总管;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换热管相互交错放置;所述换热输入总管的入口和换热输出总管的出口分别设置在罐体上;所述储能介质均匀分布于加热管和换热管周围,这样电能通过加热器直接转化为热能传给储能介质,然后储能介质储存的热能通过与换热管内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经换热介质将热量输送出去。
以上所述的多个加热器为竖直棒状,所有加热器并联之后与外部电路相连,加热器上端设置在罐体顶部,加热器下端延伸至罐体内的底部。
所述的多个换热管是一根根竖直放置的传热性较好的U型管,其一端端分别连接于换热输入总管,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换热输出总管。
以上所述换热介质是水或者油。
以上所述储热介质是传热性和稳定性较好的熔盐,如硝酸钠、硝酸钾、亚硝酸钠或者亚硝酸钾。
以上所述储热介质是传热性和稳定性较好的固体储热物,如硅酸盐、碳酸盐、水泥块或者砖块。
以上所述储热介质是固体储热物和熔盐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稳定性较好,不发生化学反应;固体储热物如花岗岩、颗粒沙石与熔盐均匀混合。
本发明的导热板的优点是:1. 本装置的内部设有多个并联的加热器,所有加热管均布的竖直放置在罐体内部,使储热介质更加均匀的受热,换热效率更高。 2. 本装置的内部设有多个并联的换热管,所有换热管均布的竖直放置在罐体内部,能够均匀的吸收储热介质的热量,换热效率更高。3 .本装置采用热性能优良的固体储热物与熔盐的混合,降低储热介质成本,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储能换热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储能换热装置内部的换热管链接框架图1。
图3为本发明储能换热装置内部换热管链接框架图2。
图中:(1)罐体;(2)储热介质;(3)加热器;(4)换热管;(5)换热输入总管;(6)换热输出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5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