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5290.2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2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宫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1/10 | 分类号: | F02D11/10;F02D9/02;B60T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控制 方法 装置 系统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真空度是汽车发动机中的活塞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是影响刹车制动的一个重要参数。现有的一些小排量手动变速档车型中,在汽车处于怠速状态下时,连续点踩刹车3-4次后,发动机转速降低,但当发动机转速降低至小于怠速限定速度时,为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则将节气门接近全开,造成了真空度不足,并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恢复,导致了刹车变硬,进而降低了制动效果。
针对上述缺陷,可以在汽车内安装电子真空泵,以弥补真空度不足的问题,但是电子真空泵的价格较高,提高了汽车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用于在连续点踩刹车后能够提高真空度,进而提高制动效果。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真空度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刹车信号参数、发动机状态参数和真空度参数;
当刹车信号参数获取到的次数等于或大于刹车次数门限值、发动机状态参数处于怠速、且当真空度参数低于真空度门限值时,产生真空度不足提示信号,以提示驾驶员将离合器分离。
如上所述的真空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产生真空度不足提示信号之后,还包括:
获取离合器接合状态参数;
当在预设时间内离合器状态参数仍然为接合状态时,控制将节气门打开至最大限度。
如上所述的真空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度门限值为20kPa。
如上所述的真空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次数门限值为三次。
如上所述的真空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为2秒。
如上所述的真空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度不足提示信号包括:音频、灯光或画面显示信号。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真空度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刹车信号参数、发动机状态参数和真空度参数;
信号产生模块,用于当刹车信号参数获取到的次数等于或大于刹车次数门限值、发动机状态参数处于怠速、且当真空度参数低于真空度门限值时,产生真空度不足提示信号,以指示驾驶员将离合器分离。
如上所述的真空度控制装置,所述参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产生真空度不足提示信号之后,获取离合器接合状态参数;
所述装置还包括:
节气门控制模块,用于当在预设时间内离合器状态参数仍然为接合状态时,控制将节气门打开至最大限度。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真空度控制系统,包括:
控制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真空度控制装置;
执行设备,用于根据真空度控制装置的控制来执行真空度不足提示信号。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真空度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刹车信号参数、发动机状态参数和真空度参数,当刹车信号参数获取到的次数等于或大于刹车次数门限值、发动机状态参数处于怠速、且当真空度参数低于真空度门限值时,控制器产生真空度不足提示信号,以提示驾驶员将离合器分离,则当驾驶员踩下离合器,离合器分离后,发动机的负荷减小,节气门的开度减小,真空度迅速恢复,以保证良好的制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真空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真空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真空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真空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真空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真空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度控制方法,能够应用于汽车领域中,该方法可由真空度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来执行,可以通过软件/硬件的方式实现。如图1所示,该真空度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控制器获取刹车信号参数、发动机状态参数和真空度参数。
其中,刹车信号参数可以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简称:CAN)总线来传输,具体的,可以由用于检测刹车状态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将刹车信号参数发送至CAN总线,控制器从CAN总线读取刹车信号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52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 下一篇:空压控制柴油/二甲醚掺和液化石油气混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