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前撑、锚索后拉HU型围护结构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4274.1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东;周玉石;张群;谢曙东;谢益飞;赵伟明;黄立伟;鲍国强;汤武;沈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地岩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6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索 圈梁 压顶 钢管 围护结构 后拉 前撑 呈角度设置 垂直设置 隔水效果 角度设置 连接固定 自然土层 可循环 锚固 预制 应用 钢材 节约 施工 | ||
1.一种钢管前撑、锚索后拉HU型围护结构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包括压顶圈梁、H型钢、U型钢板桩以及一组钢管、一组锚索;所述H型钢、U型钢板桩插在自然土层中且与所述压顶圈梁垂直设置;所述钢管的一端与所述压顶圈梁连接固定,并与所述H型钢、U型钢板桩呈15°~85°角度设置;所述锚索与所述H型钢、U型钢板桩呈15°~85°角度设置,并锚固在压顶圈梁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前撑、锚索后拉HU型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至少由一排钢管构成、所述锚索至少由一排锚索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前撑、锚索后拉HU型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U型钢板桩,由H型钢和U型钢板桩间隔连接布置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前撑、锚索后拉HU型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固定是指所述压顶圈梁上具有至少一组定位孔,锚索伸入与之对应的所述定位孔中,通过锚具与所述压顶圈梁固定,钢管、H型钢、U型钢板桩与所述压顶圈梁连为一体,H型钢、U型钢板桩顶伸出圈梁顶不少于5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前撑、锚索后拉HU型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索施工在土体中一端设有锚固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前撑、锚索后拉HU型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索用于进行张拉以控制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前撑、锚索后拉HU型围护结构的应用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平整施工场地,根据施工图放出实样;
2)H型钢、U型钢板桩、钢管、锚索进场验收后,堆放至便于施工的位置;
3)在基坑边线退后一定距离处,启动机械,将步骤2)所述H型钢、U型钢板桩垂直插于自然土层中;
4)斜向基坑内侧施工高压旋喷桩至基坑底部一定深度;
5)启动机械手,将钢管斜向插入4)中已施工高压旋喷桩内;
6)浇筑所述压顶圈梁以使所述H型钢、U型钢板桩和钢管的顶端与其构成一体结构,并预埋定位孔和锚具;
7)待6)中压顶圈梁达到强度后施工锚索,并通过预埋的定位孔锚固在圈梁顶(锚索可张拉后锚固或后期再张拉);
8)开槽直立开挖所述H型钢、U型钢板桩内侧的土体,并在坑底及时浇筑配筋垫层;
9)放坡开挖基坑内土体,施工底板和传力带;
10)待9)中底板和传力带达到强度后,拆除前撑钢管;
11)施工地下结构至±0.00后,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地岩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城地岩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42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结桩支护及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